次日一早,知州的大娘子谭氏来寻她去径山寺为她那失而复得的小儿子还愿祈福。
因为失踪案,她和谭氏结缘。
谭氏信佛,之前为了寻回儿子去寺庙求签,解签的和尚告诉她此劫会有贵人相助。
由此,她对顾九十分热拢。
而去径山寺这事,是顾九被邀入知州府中时无奈应下的。
径山寺在余杭县,两人乘马车前往。
路上,谭氏语重心长地劝她最好找个人家安定下来,姑娘家家的,还是要以家庭为重。
顾九明白谭氏这话是真心为她的将来考虑,但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只应付着。
马车外随行的嬷嬷听见两人的谈话,不由笑道:“大娘子,这事可不用您操心。
奴婢可是听说了,苏通判家的郎君对顾娘子一见钟情,还拖媒人上门说亲呢。”
谈起这事,顾九真是烦心得紧。
那杜三郎是她刚来杭州不久,在一家酒楼遇上的。
这人在上楼梯时不小心被人撞了下,顾九恰好就在旁边,顺手揪住了他的衣服,免了他那次的血光之灾。
这过程转瞬即逝,顾九连话都没和他说半句,就径直走了。
结果没两天,她租住的地方便出现一个媒婆,自称是来说亲的。
顾九懒得多费口舌,直接把人轰出门,此后便消停了一段时间。
直到她帮衙门破了失踪案,这杜三郎又寻上她了,且大有话本中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痴情儿郎架势。
谭氏掩唇惊笑:“还有这事呢,我竟不知道。”
她又道:“杜家的那个三郎我是见过的,模样俊俏,又是个饱读诗书的。
这性子嘛,也是温良谦顺,的确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郎君。”
“只不过——”
谭氏略一蹙眉,担忧道,“杜通判的大娘子却不是一个好相与的。”
马车恰在这时停住,两人下车。
寺庙旁边支了一个粥摊,周围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多是衣衫褴褛的乞丐。
谭氏看着那些面瘦肌黄的人,忍不住叹道:“北方前些日子又打仗了,这些多是逃至此处的难民。”
“这一打仗啊,就容易乱,”
她拍了拍顾九的手,劝道:“姑娘家四处游荡,路上歹人众多,非常不安全。
顾娘子,你不要嫌我啰嗦,还是要尽快寻个人家安定下来吧。”
顾九抿抿唇,没接话。
这时,旁边随行的小丫鬟好奇道:“顾娘子是不是会武功?”
顾九摇头。
小丫鬟道:“那这一路来顾娘子难道没遭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