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僵硬着脸道:“有劳沈大夫了,你不是去熬药么,好走……不送。”
沈如是和对方说了两句话,感觉这兄弟俩也不是那么霸道,她那股到哪儿都想充大瓣蒜的性子,就又翻上来了。
这会儿觉得人家性格其实也挺好。
于是,又语重心长地劝胤礽:
“你们家这孩子,先天禀性就有点弱。
这得多当心啊。
比如不能起太早。
秋天应该早卧早起。
等到了冬天,就得早卧晚起,一定等到太阳升起来了才起床,这样才是长久调养的道理。
这么点小孩,不能透支啊。”
沈如是这话说得那叫一个老气横秋,也没管她自己还是是个小孩儿呢。
说完,自觉尽到了责任,就扭身出去找药材了。
胤礽在她身后,却是无语了。
还早卧晚起呢,你知道我们家上书房几点开门么?胤禛还是寅时上学,你知道爷——对对,就是太子爷我,几点起么?丑时!
一年到头都是丑时起床啊,跟牛起的一样早,也就比老鼠多睡俩小时。
却不知怎的,胤礽反而对沈如是生不出恶感来。
多稀奇的事儿啊!
太子爷可是国家的二主子,全天下能让他看进眼里的,两只手就数得过来。
难道是京里规规矩矩奉承自己的太医看多了?胤礽有点困惑。
一转念,想到了劫杀自己的那几个“江南地头蛇”
,顿时肃了面容,眼神却狰狞起来。
…………
沈如是蹲在厨房里。
翻了一气,鸡鸭肉猪肉尽有,便满意了。
这两样都算是滋补的。
鸡贵鸭贱,可是给病人或者上了年纪的人补身子的时候,大夫却更偏好用鸭子。
因为这个滋阴,而且补的劲头儿没有那么猛。
“中和”
这两个很熟悉是不是?不管寒热温凉,过头儿了,就是毒。
当然,医书也有讲所谓的“上品仙药一百二十种”
,据说是不管怎么吃不管吃多少都吃不坏人的,比如人参。
可是沈如是这几年习惯了做平民医生,都有点能省就省了。
人参太贵,就用党参,实在不行用熬好了的米汤,有的时候补虚也不差于人参汤么!
她挑了只老鸭,让旁边的李家人,帮着洗净了去做鸭子肉粥。
沈如是自己蹲在个小叶风炉面前,抓了点荆芥防风之类,慢火开始熬药。
…………
沈如是就负责胤禛一个人。
这天中午,除了这个小病号,其他人吃的都是腌萝卜干子,炒土豆片,就稻米粥。
李家这样的乡绅,农忙的时候就是李老爷也下地做活的。
大家的观念还比较接气比较淳朴,虽然自家吃得起肉,可是一伙人就坐在船上不干活,还吃肉,是不是太奢侈了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