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我又一次想到了柳江。
他可能正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过着和我一样水深火热的生活,那我应该留在外面,因为说不定哪天可以看见他。
又或许他正跟着那几百万人向着避难所迁移,那我更应该留在外面了,因为他走出来的那一天,说不定我可以看见他。
后来,我觉得留在外面可能真的是个正确的选择了。
自从大批人类迁往避难所以后,地表人类的矛盾好像就没那么激烈了,甚至大自然也打算放人类一马,在那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我甚至有几天看到了晴天。
我听闻避难所里的生活也不错,劫后余生的人类像是进入了科幻小说里描绘的乌托邦,穿同样的避难所统一支付,活在人人一致的格子间里,领按劳分配的物资。
里面的人每隔一个月可以和外界通信一次,我就是在这样的通信频率下听说这些消息的。
可想而知,我凑齐这些信息需要多久。
这段时间,我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搬回灾难发生前租住的房子。
房东联系不到了,我准备的租金也无处可送,又或许房租本身已经不重要了。
我拉了电线,给房屋连上自备的发电机,终于可以在供电时间以外看见灯光了。
我又把天台上的储水设备改造了,造了个储水系统,滤水净化装置废了我挺大力气。
期间我为了搞清楚原理跑了几趟市图书馆,本来是想着那里已经成无人之地了,我应该主动找到书然后留下代币,等时间到了再还回去,就像是一个人类文明的守护者一样。
没想到那里还有人,他穿着往常的图书管理员制服,坐在临出口的服务台边。
我把选好的书交给他,他登入系统,盖章,又把书递还给我。
这一套在灾变前再普通不过的流程,在今天猩红的天空下熠熠生辉。
第二天我做了个决定,我在柜子里找到灾变之前的西裤和高领衫,我准备接下来重新回去上班。
我出门,顶着风沙到地铁站,本来是想着走地下通道抄近路,结果发现居然还有一条线在运行。
地铁的岗亭里还有个员工,他见我等在站台上,上来和我解释现在只有一列地铁,所以会跑得慢一些。
和遇见图书管理员时一样,我感觉在末日里遇见同样留在外面的人,至少应该寒暄两句,但我们却像是在和平年代遇到的一样,解释完必要的事情,又各自回到了岗位。
我没有在埋怨,我只是在感叹,挺难得的,我们还在梦想着回到过去。
地铁花了快一个小时才到公司。
大楼没有保安,门没锁,我的员工卡还能进入闸机,来到门口的人脸识别机器前。
它“滴”
了一声,接着开始语音提醒:“打卡成功。
温馨提示——杨先生,您已旷工三百九十七天,请您及时联系人事部门,以免对您的个人绩效造成影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