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第22章(第1页)

>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变法之事,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至常人不敢至之处,都是行常人不敢行之事,因其“险远”

,同路之人自然是越来越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所行之事,既是无悔,其孰能讥之乎?

只是当时同游之人,与自己共探秘境的好友弟弟,如今也是“讥”

讽自己之人。

自古变法者,都是损害现下得利者的利益的,而当下的得利者大多都围绕在统治者的周围,正是社会上有地位有发言权的那类人。

这道理王安石清楚的很,但他仍愿意在这独木桥上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孤勇者

不止是司马光,苏辙也说:"以钱贷民,出纳之际,吏缘为奸。

钱入民手,不免妄用;及其纳钱,不免喻限。

"注1.

苏辙大人对官和民的执行力都不是很有信心呢。

时任河北安抚使的韩琦也说:“臣准青苗诏书,务在优民,不使兼并者乘其急以邀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

今每借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自放钱取息,与初时抑兼并、济困乏之意,绝相违戾,欲民信服,不可得也。

又,乡村每保须有物力人为甲头,虽云不得抑勒,而上户必不愿请,下户虽或愿请,必难催纳,将来决有行刑督责、同保均陪之患。

陛下励精求治,若但躬行节俭以先天下,自然国用不乏,何必使兴利之臣,纷纷四出,以致远迩之疑哉。

乞尽罢诸路提举官,依常平旧法施行。”

帝袖出琦奏,示执政曰:“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

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

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亦强与之乎!”

王安石勃然进曰:“茍从其欲,虽坊郭何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