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蔷只是笑:“是她自己蠢,也不想想我一个爷们儿房里,哪里来的麝香。”
“小滑头。”
贾敬笑着捏了捏他的脸,无视孙儿陡然僵硬的表情,径自问道:“今日咱们先好好热闹一番,改日再设宴请外头的人。
你想吃什么?我这就让焦二去吩咐厨房。”
“捡祖父爱吃的就好。
我还要去趟逢源坊,就不耽搁了。”
贾蔷悻悻揉着脸说道。
倒不是想讨好祖父,而是他对吃的实在没什么执念。
分量足够,味道不坏就好。
闻言,贾敬却有些不乐意:“你这小子,考中解元是何等大事,况且你年纪又小。
放在别家,早乐得找不着北了,就你像个没事人似的,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我要为你庆贺,你反说还有事。”
贾蔷不以为然道:“这功名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白捡的,是我辛辛苦苦看书挣来的。
照例宴请外人已是麻烦,咱们自家人何必还来这一套。”
贾敬被他那句自家人说得一乐,大手一挥,示意放行:“说得不错,自家人哪儿这么多虚礼。
随你高兴,要去便去吧,按时回来吃晚饭就成。”
冲着祖父呲了呲牙,贾蔷着小厮牵来马匹,往东胡同的逢源坊缓缓而去。
逢源坊是他三年前用从贾母那儿讹来的宅子开的院坊,取左右逢源之意。
照着他的设想,将四重宅院各自隔断为数间厢房,每间又只留一个出口,往来服侍的皆是□□过的聋夫哑仆,厨子茶童、琴师歌伎等只在外围,一律不许进院。
打的招牌就是足够机密,让人能畅所欲言。
因这门行当实在有些新奇,起初基本没什么客人会特地花钱去订里间的厢房,全仗贾蔷重金挖来的名厨每日开上几桌,才勉强维持住开销。
有个把月的功夫,这里简直就像个酒楼。
但渐渐的,随着客人变多,人们慢慢发现了逢源坊的好处:有酒楼的便利,但不像酒楼那么人多耳杂;有晚香楼的雅致,却又无风月场所的流气。
遂开始有人专往这里来谈生意、说公事。
日积月累,客人渐多。
贾蔷又趁机新加一些规则:譬如陈设最华贵、位置也最好的厢房,不对生客出订,只供熟客挑选;两人同时下订,熟客优先,等等。
为了争这一个熟字,教不少客人跑得更勤。
一来二去成了习惯,又因地方确实好,便又向亲朋好友推荐。
一传十十传百,来的人就更多了。
不上半年,京里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个逢源坊。
渐渐的还生出不少效仿者,但毕竟贾蔷的店才是“正统”
,所以有头有脸的人还是爱往这儿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