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放心的,又是担心的。
怕他的信来,被这里四伏的人们窥探到卓家的秘密。
她又盼着他的信来,时时刻刻挂着他的安危。
家国飘零,就是如此。
每个人都被九蒸九焙,内外煎熬,被迫受着“良民”
的待遇。
支撑着,等待黎明。
又不知道黎明还有多久才会来。
淡井村附近撤了洋宪兵,日本人又不太愿意打理,就给了“义务警察”
去管。
“义务警察”
往巡捕房领了袖章,别在臂上,就威风了。
他们不管秩序,只管收益。
好好的淡井村原本是临街整齐的两排铺面,如今多了破破烂烂的摊棚,把马路挤得水泄不通。
都是逃难来的穷人,不知从哪里找来了竹茅雨棚,借着原本搭建好的铺子,在外面又搭了一层,起早贪黑,凭了自己一双手找活口。
“老范饭庄”
外面多了两层小铺子。
一家是卖炒米花的,摆个摇炉,整天“轰隆轰隆”
的声音听着像爆破。
上海大街小巷时时会有爆破案发生,多了,大伙也就习以为常了。
习惯忍耐,三年四载地下来,百忍成了精,不知道是中国的人习惯还是劣性。
还有一家是卖烘鱿鱼的,将鱿鱼在煤饼上烘得干了,脆脆的,每条鱿鱼都有一样的纹理。
就像这里拥挤忍耐的人,忍得久了,面目都是一样的。
藏了活的希望,只余一双死灰的眼。
甜咸霸道的香,浓郁到中人欲呕。
小孩子是不管的,江江喜欢鱿鱼干和炒米花,裴向阳就用零花钱买了给她。
她大了些,会走路了,一手一把吃食,在店里“嘎崩嘎崩”
吃的欢。
庆姑看见了,不免抓了她的手,把吃的都没收,还怪道:“腻腥的东西,吃了就不怕得了病!”
江江馋,骂归被骂了,但还是忍不住要去吃。
庆姑心里更抱怨,对归云说:“只见收钱,都不见有人管管。”
归云道:“都是为了活命,算了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