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变则通
可,那又怎么样?
覆盖在田野上的薄霜渐渐退去,路两旁的油菜灰头土脸,倒是远处的冬小麦透着生气。
杨廷榕看着前方,昨天这么奔波一场,加上没睡好,小腿肌肉像结成了块,硬梆梆的不听使唤。
“累了?”
蒋国欢问,“我来骑吧。”
“没事。”
杨廷榕咬咬牙,蒋国欢的车技很一般,经常栽田沟里。
蒋国欢眯起眼看了看日头,“我包里有葱油饼,我妈早上去元福桥买的,你吃不?”
杨廷榕摇头,“别说话,小心吃了风肚子疼。”
蒋国欢自从那次后又掉了一次孩子,小月子没做好,一直枯黄干瘦,手背上全是青筋。
她父母心疼女儿,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尽量多给她点钱和吃的。
蒋国欢把脸贴在杨廷榕背上,“我爸托了人,打算把二妹送出去念书。
他们怕我觉得他们偏心,昨晚我妈拉着我一个劲地说,怪我太任性,非要嫁给王拥军,现在招工招生都轮不上。”
她压低声音,“把我外婆当年陪嫁我妈的一套首饰送了出去。
你看,不管什么世道还是‘家兄’声音最响。”
杨廷榕看了看周围,路上空荡荡的。
她轻声地说,“你家还有点家底,我家早光了。”
毕竟蒋伯伯生意人头脑活络,杨鸿生不擅经营,把款子全放了债,总想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谁想破四旧时被人冲进家把整箱借条翻出来,一把火烧了精光。
幸亏有点金银存放在远亲那,秦伊恬提了出来带去上海,做了她和梅宝的安家费。
杨鸿生被批斗的那些年,没经济来源,为糊口家里能卖的东西全卖光了,把杨廷榕给饿怕了,只要有饭吃,下乡就下乡。
“谁也想不到的。”
蒋国欢把话题拉回正事,“我觉得你可以试试,公社肯定有名额。
书记挺看重你,社里干部对你印象都不错,你本身文化底子又好,说不定能成。”
杨廷榕没吭声,蒋国欢知道她在考虑,一时也不催她。
过了会杨廷榕说,“不行。”
蒋国欢戳了戳她,“不试怎么知道不行?你悄悄地先问过书记,不行也不会有影响。”
杨廷榕又想了会,还是觉得没可能,“书记肯定不答应。”
首先她走了,田增元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替;其次,在他人眼里看来,她一个黑五类子女做了会计,运气好到不行,再不知足,出去念大学,不知多少人会跳出来反对。
名额只有一个两个,扯掉别人说不定就有自己的机会,她出身差,何必站出来做众矢之的。
杨廷榕的初中毕业已经得来不易,每天上学都不知道当天能不能正常听完课,会不会被赶出教室,全靠有两位老师扛住压力,让她拿到了一纸毕业证书。
尽管插队后有田书记发话在先,“既然插到了我们队里,就是我们队里的一份子。”
他们那群成分不好没受多少歧视,但也正因为如此,杨廷榕更觉得自己不能再提出要求,让书记为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