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夫人清楚,若由刘琦接手,作为不尽责的继母,她的结局可能并不会好。
因此为了确保刘琮的势力地位,她在刘表耳边反复灌输关于刘琦的坏话,暗中打压,表面上却赞誉着刘琮。
谣言重复千遍也可能成真,更何况许多内情并非子虚乌有。
刘琦困惑不解,总之父亲忽然间莫名其妙地疏远了自己。
知道背后的原因后,一切都已无从挽回。
这种事没法讲清楚,反而越辩解越显得心虚。
父亲心中早已对刘琦有了新的认知,此时再怎样解释都只会让他觉得自己狡辩逃脱责任。
这样的行动非但无法澄清自身清白,还会招致更大的反感。
本性至孝的刘琦为此痛彻不已。
然而随着诸葛亮名声日益显着,刘琦开始感到仿佛找到一根可以依靠的支柱。
他迫切希望能邀请诸葛亮作为自己的幕僚,然而遗憾的是,刘备绝不会同意放人,诸葛亮本人也无意追随他。
因此,刘琦经常暗中派人寻求诸葛亮的指点,询问他该怎么做。
至于这个问题,诸葛亮则保持沉默的态度。
不置可否,无暇回答,无关紧要,你还是不要多问了。
简而言之,无论刘琦如何恳求询问,诸葛亮始终守口如瓶,一言不发。
到最后他甚至选择避而不见刘琦。
毕竟这是刘表的家族内部问题,诸葛亮现在效力于刘备,他们算是寄人篱下。
若泄露了他的建议,就算刘备再坦荡,外界恐怕也会猜测这是刘备背后策划的计划。
涉及这类争夺储君的纷争,并不划算,特别对如今的刘备,危险系数更高。
诸葛亮因此坚决不愿给予任何评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