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听了这话,少不得向李秋圃又恭维了一阵。
那个作案首的秀才,是个卖弄才华的人,便笑道:“像李秋翁这样的人,而且有了这样的事,真可以歌咏以出之。
在我们这席上的人,总能懂两句平仄的,我们何不就席咏诗一首奉送呢?”
他说着,手端了酒杯子,就摆着头转圈子,表示着得趣的神气。
那举人究竟是多念了几本书的人,有点儿经验,更摸着胡子,淡淡地笑道:“那可是班门弄斧了。
李翁的诗,我是领教过的,可以说是义山学杜。”
谈到说作诗,秋圃是比谈舞棍弄棒还有趣。
笑道:“作诗我可不行,我不过是半路出家的人啦。
但是姚老夫子的诗品,我是见过的.在我小儿的窗课上,真有点铁成金之妙。”
说时,抱了拳头,向廷栋连连拱了几下手。
廷栋笑道:“兄弟自幼弄了这手八股,作出来的诗,怎么也离不开那五言八韵的试贴气味。
秋翁此言,殆反言以明之乎?”
说着,也是连连地摇着身体,哈哈大笑。
那秀才道:“廷翁的诗,倒不是李秋翁阿私所好,实在有斤两,自然是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位李世兄一定也很好的。
今夕此会,不可无诗,尤不可无李家贤乔梓之诗。”
秋圃笑道:“这就不对了,刚才是大家要题诗见宠,怎么一转瞬之下,倒要考起愚父子来了呢?”
那秀才连忙摇手笑道:“这就不敢,也不过景仰之意而已。”
那位厘局上的吴师爷,他父亲就是北京距公门下的一位清客,谈风花雪月的事,他也有他的家传。
他看到在场的人,都有些酸气冲天,秋圃是未必和他们斗诗的,应当来和他解这个围,便笑道:“谈到文人韵事,借了主人翁这杯酒,盖了脸上三分羞,我益发地要胡说了。
听说廷栋老夫子,有一位小姐,今年才十五岁,做得一首好清隽的小诗,又写得一笔卫夫人体的好小字,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现在可不可以请了这女神童出来,大家瞻仰瞻仰?”
廷栋这就站起来,拱手笑道:“一个乡下村姑而已。”
吴师爷连连向他招着手笑道:“居,吾语汝。”
廷栋只好坐下来。
吴师爷笑道:“于今风气大开,国家设了许多女学堂,名门闺秀负笈远游的就很多了。
老夫子谅是个识时务的人,所以让令媛读书。
令媛既足可以和许多在门桃李一齐攻读,今天我们叨在作世叔世伯的人,要见一面,当无不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