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河岸很宽,全栽的是桔子树。
因为这里已在全国偏南的地方,气候很暖和。
虽是严冬,那树叶子依然是绿油油的。
树里面是一道长堤,有时在绿林的残缺所在,带着半黄的枯草,还透露出一段来。
望河那边,约莫有二里之遥,也是看不尽头的一片绿树林子。
两边绿树中间,夹着一道河水,并没有多大的波浪,两三挂帆的船,在水上慢慢地走着。
加之那边绿林里伸出两根旗杆,有几座庙宇的飞檐,飘了出来。
这边人行路尽头,有一座烧字纸的小白塔,真是互相映带着风景如画。
小秋原来是寻诗料的,一味地赏玩风景,倒把找诗的事忘记了。
因为天气很好,索性顺着河岸走了去。
过了那字纸塔,便是一个义渡口,有一只渡船,由河心里泊向岸边,一群男女,陆续地走上岸来。
小秋看着乡下人,提筐携盒,却也有些意思,于是背了两手,站在一边看着。
其中有个十四五岁的女郎,面如满月,两只漆黑的眼珠,身上穿一件蓝底白菊花褂子,长平膝盖。
前面梳着浓刘海发,长平眉上,后面垂了一条长辫,扎一大截红绒绳,根底下托了一子仔绒线穗子。
虽不免乡下打扮,千干净净的,另有一种天然风韵。
她手上拿了一枝长的腊梅,随着一位老太婆后面走去。
她在远远的,就向小秋看着,到了面前,却只管低头。
可是走远了,又三番两次的回转头来。
小秋心想,这位乡下姑娘倒看中了我,倒也有些意思,情不自禁地,也遥遥地跟着走了几步。
又看她斯斯文文的,决非农家女,也叫人未免有情。
正想再跟两步,那位老太婆回转头来,向他打量了一下,他又一转念,不要自讨没趣,也就转身回家来了。
到家以后,不觉已是夕阳西下,不曾进书房去,就在竹篱下徘徊着。
他这种举动,恰是让他父亲秋圃看到了。
心想这孩子呆头呆脑,未免有些可疑,倒要看看他这书房布置了一些什么。
于是并不惊动谁,悄悄地走到书房里来。
进来之后,四周一看,却也不免点了两下头。
再到桌子边看时,砚池未盖,羊毫也未插,一张稿纸,上面倒写了几行字。
拿起来看时,原来是一首未作成的诗呢!一个人自言自语的道:“这孩子斗方名士的脾气,倒也十足。”
看那诗时,只有一、二、四句,第三句却在一条墨杠之外,勾了七个三角来替代了。
诗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