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康没说话,深吸一口气接上了暂停的音乐。
林衍屏息等待了五小节,左手抓出一个不该出现在d小调里的、以D4为根音的属七和弦。
之后的八小节里,林衍明目张胆地为每个和弦搭建新的转位根音,替换了音乐里的所有和声。
穆康:“……”
林衍面不改色地看着琴键:“要么转调,要么就别弹了。”
穆康写曲时习惯将调性瓦解与主题变化放在一块儿,就像他从一而终的爱情一样,同一主题在同一部作品里很少转调。
运筹帷幄的林指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总能戳到穆大才子心灵深处的固执己见。
穆康放慢手下的速度,无奈地说:“林三岁,别闹。”
林衍:“没闹。”
穆康:“你把和声都弄乱了。”
林衍:“跟着。”
穆康:“这怎么跟?”
林衍平静地说:“那就换个旋律。”
无论是林衍本人还是林衍的琴声,对穆康来说都像块吸引力极强的磁铁。
他既不愿被林衍牵着鼻子走,又不想从音乐里抽身,跟得左右为难、立场全无。
这场即兴演奏由变奏组曲的体裁展开。
穆康一个人演绎了前五个变奏,林衍加入后以Fourhands的形式扩展了另外五个变奏。
前五个和后五个以新声部出现作为区隔,表现出了大相径庭的情绪:前五个变奏有多惨烈胡闹,后五个就有多优美正经。
新出现的两个声部似乎是来捣乱的,老出现调式里没有的音。
穆大才子专属第二主题在d小调里走得摇摇欲坠、心惊胆战,说不准还能坚持多久。
一台钢琴而已,小菜一碟。
林衍砸场子也砸得得心应手。
十分钟后,他志得意满地听到穆康将主题音乐结束在了以D2为根音的小三和弦,臣服般完全换掉了右手的音符。
紧接着,一段谁都没听过、初次构建在F大调里的绝妙旋律,被林衍指尖的咄咄逼人催生而出。
林衍和穆康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捕捉到了激动与惊喜。
林衍:“新的?”
穆康:“嗯。”
林衍起身将琴键全部还给了穆康:“来。”
与“穆大才子专属三大主题”
截然不同,这段旋律线条走向辗转流畅、音程布局大气悦耳,跨度里几乎没有出现穆康最爱用的增四减五。
音符铺陈出了古典优雅的起承转合,却仍维持作曲家的一贯风格,坚硬中性,既不煽情也不黏腻。
穆大才子有天马行空的和声,自然不会让自己的作品被旋律束缚。
穆康将新主题重复弹了三遍。
第一遍搭配的是肖邦式的浪漫和声,第二遍构建了巴赫式的精致复调,而来到第三次反复,林衍坐到了他身边,两人默契非常,毋需交流便能判断对方的意图。
无调性作曲手法的圣域:十二音技法。
林衍和穆康的十二音列即兴Fourhands将勋伯格的理论贯彻到底,抛弃全部协和音程和和弦,完整半音音阶内的十二个半音,每个音都同等重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