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一向想让太子多历练历练,这几年,皇上把诸多政事都交给太子处理,太子都办的不错,皇上对太子愈发的信任。
在此形式下,倒是平息了皇子们对储位的争夺。
大臣们也的明白以后的形势,再加上太子一向颇有威望,众大臣对太子很是拥护。
如今,应天府的灾民是前所未有之多,赈灾之事,刻不容缓。
若是耽搁了,在都城之内,都是饿殍满地,难免会民怨沸腾。
朱元璋给太子拨足了银两,便、指了太子亲自去赈济应天府的灾民,想到之前北境战事,四皇子朱棣表现不错,朱元璋便派朱棣辅佐太子。
可是没过几天,就传来了太子和四皇子关于赈灾的意见不合的消息,
太子朱标,主张在应天府臣内,广布粥棚,散粥济民。
四皇子朱棣却主张,要把涌进应天府的流民都集中到应天府城外,再行救济之法。
太子朱标认为若是让流民出城,便会让应天府的百姓和流民认为是朝廷要将流民驱逐出城,如此一来,便寒了百姓和流民的心,折损了天恩浩荡。
四皇子朱棣却是情绪激昂,说是眼下形势,赈灾本身就是安抚民心,只要妥善赈灾就不会寒了百姓的心,不必如此小心翼翼。
四皇子还说,发了水患,便又起瘟疫的可能,必须及早让流民出城,才能保应天府安定。
不单如此,四皇子还说了好多危言耸听的由头证明他是对的。
太子却认为根本没有那么严重,那些说辞,是四皇子太多虑了。
眼下,城中有流民,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吃食,只要赈灾银子充足,给他们开上一断时间粥棚,发上棉衣,让这些日子平稳的过去,等到两地灾害除了,再把他们发配原籍便是。
四皇子和太子据理力争,太子脾性好,四皇子倒是发起了脾气。
两个人实在是说不在一起,皇上便指让太子去流民人数多一些的东城赈灾,让四皇子朱棣去管理流民人数少的西城。
如此这般,将两兄弟分开,让他们各自用自己的法子赈灾。
可是如今问题来了,若是赈灾,那些个大臣,自然是要听太子的,如今太子和四皇子分开赈灾,这样一来,他们需要听两头的话,这般自然是行不通。
但凡是明白人的大臣全都去了东城帮助太子赈灾。
唯独徐达,在和四皇子一同去北境震慑瓦剌的时候,出四皇子心有韬略,便和四皇子交情很是不错,担心他一个人在西城赈灾力气有不及,故而帮朱棣在城西赈灾。
宋国公冯胜和魏国公徐达一向交情不错,眼下见徐达去帮四皇子了,冯胜也主动去帮四皇子。
为此,冯胜的夫人孙氏焦头烂额了好几天,人家旁的大臣,都去太子眼跟前献殷勤,冯胜倒好,去帮着四皇子和太子唱反调了,如此一来,太子子就更不会考虑冯城璧了。
四皇子朱棣和五皇子朱橚都是磙妃之子,皇上自然也是打发了五皇子朱橚去帮朱棣,为此,磙妃把朱棣叫过来骂了两个时辰,说朱棣自己要得罪太子就一个人得罪去,何必要把朱橚也带上。
朱橚是磙妃亲子。
朱棣却是磙妃的养子。
磙妃只认为,是朱棣的固执拖累朱橚也得去办这么难的差事,而且还吃力不讨好,还要得罪太子。
朱棣一言不发,静静的听着磙妃发了半天的脾气,直到磙妃骂不动了朱棣才退下。
太子的赈灾之法很是直接,在城东设立十个粥棚,并设立专门的流民居所,为流民供上炭火吃食,如此,流民自然是安定下来。
朱棣的赈灾之法却是不同,朱棣把城西的所有流民都驱逐到了城外,在城外搭了简易的草房供流民居住。
而且,四皇子赈灾的粮食远远不如太子的,太子在城东发的大米粥白面馒头,四皇子的粥是杂粮,发的也根本不是馒头,而是混合了菜叶的窝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