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第〇四〇章 后生可畏(第6页)

唯恐避之不及。

名声坏成这样的国子监,子周自然是不屑去考的。

何况还必须有推举者,通常都是官场上或士林中的名人,这一点也不具备可操作性。

他只好埋头苦学孜孜耕耘,一个人默默辛勤努力。

——此前,大哥终于同意他参加秋试,兄弟俩击掌为誓,约法三章。

第一:只考这一次。

考过了,设法留在西京;没考过,从此收心,另谋出路。

第二:这一次,大哥决不参与,全凭自己的本事和运气。

第三:在事情没有最终明朗之前,务必使用现在的名字和身份。

"

啪!

"

四只手拍在一起,干脆利落。

子释想:就这样吧,交给老天去决定。

看看弟弟,个头冲得几乎跟自己一样高了。

因为坚持习武,体格匀称健硕,不出几年,必定长成独当一面男子汉。

子归说得对,应该相信他的本事,相信他的运气。

况且——就算考上了,他年龄还不满十六岁,按照惯例,吏部铨选时顶多安排到一些清闲衙门见习,甚至可能根本不得入选……转念又想,家里有个人在官场上,打听消息大概方便一点罢……

找人的事情,他并没有说给尹富文,而是托了邢掌柜。

邢掌柜执掌"

富文堂"

生意,与官宦世家多有往来,传言逸事常能入耳。

因此,子释很有策略的请他帮忙,打听原京籍人士中谁知道昔日顾家的下落。

只说是故旧世交,过问一下,也算全了交情。

——八字还没一撇呢,光是下了这么个决定,摆了这么个姿态,已经仿佛有了某种寄托,心头翻搅的烦躁不安逐渐沉了下去。

从此,子释每天只用心补校那十卷《诗礼会要》。

虽然"

养正斋"

的终稿背过也抄过,毕竟过了好几年。

手边又没有其他可供参考的资料,每一处地方,皆须聚精会神,细细回想,反复思量,确认无误。

这事儿开了头,若中途歇工,重新起步更艰难,只得一章接一章不加停顿往下走。

尽管他本是没情绪替子周备考,现在却是实在没力气管他。

三月底第一卷校完,尹富文急急的雕版付印,恰在春试放榜前夕呈给了礼部。

因为是当作贡品送上去的,不论用纸用墨,还是刻印装帧,无不精工细作,费尽心思。

这类书皇帝陛下从来不喜欢,官员们都清楚得很,送到御前等于给自己找抽,于是只呈给了翰林院。

翰林大人们书荒已久,拿到之后爱不释手,几个老头子为了先睹为快,差点打起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