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轻叹,“那个侍卫是全靠一口气撑着将人送来的,只说了侯爷二字就死去。
而除了那个侍卫,男孩身上再没有别的信物,所以郡主问我,我答不出来。”
“所以,你要告诉我,这一切是你的猜测?”
“也并不是。
事发七年后,君毅派人传了信回来,他竟是联系上了侯爷幸存的属下,说他一定会让杨家再重新站在世人面前。
这才是我认为君毅就是侯爷血脉之事。”
这……赵暮染凝眉,“如此说来,护国公府是并不清楚你们有联系?”
杨老太爷说:“在君毅十六岁前都不清楚,后来护国公的人就找上门来,让我们断绝与君毅的联系。
君毅在那两年后也未再传信到京兆,直至护国公府出事,兵权被缴,君毅才再与我们恢复联系。
护国公也没有再派人来干涉。”
“那你们杨家的大朗呢?君毅这名可是他顶替了?”
杨老太爷就呵呵笑道:“这名字是他跟我们联系时他自己的自称。
我们家大郎其实很早就夭折了,不过这边有风俗,太小的孩子夭折都不发丧,当时又是送出去救治的。
杨家又式微那么久,自然无人关注,老仆人也不敢往外说,大家就都不清楚罢了。
当时君毅被送来,我虽是瞒着我的大儿与儿媳妇,却是提前打了后手准备,让他们对外称大郎因祸得福,在外拜了名师。
但君毅不久后就被护国公带走。
但他的身份,如今也只有我一人清楚,我与二郎父母并未挑明的,后来再联系上了,也不过说是与护国公府有利益往来。”
所以这才有了宋钊突然从外学艺归家一说?
那护国公又是什么意思?
这样听来,护国公分明知晓是宋钊就是杨家人,赵暮染想着问道:“你们跟护国公府有过节?”
杨老太爷一听又乐了,“殿下,我们和护国公府从无过节,如若有,君毅估计也不能长大。
护国公为何这样行事,我是真的猜不透了。
不过护国公确实有一个与君毅年纪一般的嫡出男孩。”
赵暮染闻言只能是拧眉。
身份上来说应该是不会错了,就余下护国公的奇怪举止。
难道这护国公的嫡长子也夭折了,然后念子成魔,才将宋钊抢了过去。
但他们又怎么知道杨侯爷将人送到了京兆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