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呢?”
我说:“其二,便是那三兄弟总有意无意看杜之洋,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公子要与那兄弟三人说话之时,要给他们吃食之时,还有给钱之时,他们皆是如此。
何故?便是他们须得杜之洋应许,方可往下行事。”
公子有些惊讶。
“我竟未曾发觉。”
他有些懊恼之色。
我笑了笑:“这不足为奇,当局者常迷于处境,往往旁观者才可窥清。”
公子缓缓颔首,没有说话。
他靠在隐枕上,却没有像平日那样过不久就闭目养神。
他望着窗外,神色无波无澜,眉间却有几分肃然。
我问他:“公子在想什么?”
公子道:“在想方才那茶棚中的人说的明光道。”
“哦?”
“此番出来的路上,我听人提过两三次。”
公子道:“霓生,你可知晓他们来历?”
我摇头:“不知,我与公子一般,也不过道听途说提起过罢了。”
公子颔首。
我看着他:“公子以为,明光道是些什么人?”
“舍粥市恩,还能是什么人。”
公子道,“如前朝五斗米道,亦藉灾荒而起,聚众作乱,成席卷之势。”
我说:“可五斗米道者,入门须纳五斗米。
而这明光道不然,乃是施米。”
“殊途同归罢了。”
公子淡淡一笑,“明光道宣称真龙救世,意欲何为,自不必想。”
我说:“如此,朝廷不知么?”
“朝廷?”
公子道,“朝廷自是知道,不过不会现在动手。”
我说:“哦?那是何时?”
公子道:“蝗灾安稳之后。”
我看着公子,笑了笑。
有时,我觉得若想放心离开,还是要早早将公子教得精明些才是,时日无多,甚有紧迫之感;但有时,我又觉得公子其实不须我教什么,生在贵胄之家,有些事他可无师自通。
“霓生,”
过了会,公子又道,“这些日子,我总想起史记中的一句话。”
“甚话?”
“陈胜吴广起事之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哂然,道:“公子怎想起这话?”
“不过这些日子出门所见有感。”
公子停顿片刻,道,“霓生,我在雒阳时,便已知晓这蝗灾,不过不是从朝廷里知晓的。”
“那在何处知晓?”
我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