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琢吐出三个字:“杨首辅。”
这个答案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幕后指使是杨敬尧这件事,李忱并未觉得有多难相信,毕竟在此之前,他已经猜到,凌云关失守和陆家如今的境况,定然有他父皇和杨敬尧的手笔在其中。
让他觉得出乎意料的是,杨敬尧竟然会被抓住把柄。
“此事非同小可,可有什么证据?”
谢琢将侯英以合香为线索,让范纯仁辨认的事大致说了一遍。
见李忱面露沉思,谢琢进言:“此事无论是杨首辅还是陛下都还不知道,即使大理寺卿要上折子,这份折子也会在明日才出现在陛下的御案。”
他抬头直视李忱,“所以,如今,主动权握在殿下手中。”
李忱定定看向谢琢。
谢琢视线不闪不避,眼中俱是赤诚忠心,嗓音微哑,劝道:“君父不慈,殿下应当多为自己考虑。”
这话说得隐晦,但真的深究起来,极是大逆不道。
可听在李忱耳中,却代表着谢琢已经彻底倒向了他。
而且,“君父不慈”
四个字,直说进了李忱的心窝——
咸宁帝此前的做派,不就是不慈吗?
无论为君为父,皆是不慈!
李忱的语气温和了许多:“延龄不用着急,另外,你在大理寺可有听到别的消息?”
谢琢沉思一番后回答:“在审范纯仁时,臣听过一个说法,说杨首辅之所以对此案如此关注,有一个原因是,此次押解兵械的禁军中,杨首辅的侄子也在,禁军全数覆灭,此人也未能逃生,杨首辅才会伤心迁怒。”
李忱面露讥诮:“伤心?死没死还不一定。”
他理了理自己的袍袖,“延龄在宫中太久,可能会惹人言,今日就先回去吧,我心中已经有数。”
谢琢点到即止,依言拱手后,走出了宫门。
李忱拢着袖口,望向文华殿的方向,许久后方道:“确实是一个送上门来的好机会。”
第二天的大朝上,百官肃立,咸宁帝坐上御座,让诸位大臣有本上奏。
他的话音刚落,御史便出列,明确弹劾首辅杨敬尧通敌叛国。
满朝文武顿时鸦雀无声,殿中一片死寂。
梁国公原本站着在打瞌睡,听见弹劾内容后,立刻睁开了眼。
嘶——他隐蔽地抽了口气,觉得这天家父子相残的戏码突然上演,还真是让人不太敢看。
御史本就有风闻奏事之权,这一次手里还握着明确证据,更是理直气壮,慷慨陈词。
朝堂上立刻议论纷纷,吵闹如街市,梁国公跟旁边站着的另一个勋贵对视一眼,都决定闭紧嘴不发一言。
现在可不单单是凌北兵械被劫的事了,而是羽翼丰满的大皇子抓着了把柄,想要一举除掉父皇脚边最得用的狗,顺便把自己走向储位的道路上立着的巨石清理干净。
一旦杨敬尧没了,整个朝局都会往大皇子手中倾斜。
至于这次宣战,到底是儿子赢还是老子赢,谁都还说不准。
凌北。
落日西沉,夕照缀在草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