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南郊望滢山,云氏祖宅内。
午饭还没吃完,云知意得了禀报,立刻放下筷子,毫不顾忌形象地冲进了自家鸽房。
“邱祈祯得手了?!”
她惊喜道。
值守鸽房的文书先生与小梅双双笑得见牙不见眼,猛点头。
文书先生递出那张消息纸时,激动得整个人都在抖:“大小姐,这是从槐陵传回来的消息,邱祈祯确凿是得手了!”
邱祈祯虽赋闲多年,但毕竟是当初在国境上御敌千军的悍将,绝非寻常散兵游勇可比。
他救出那些孩子并不出奇,出奇的是这惊人速度。
三月底才从临川出发,带人赶到希夷山与宿家人马会合,再从希夷山绕秘径奔赴槐陵北山,在偌大的山中精准搜到神棍窝点,救人、撤退,前后耗时仅仅一个月!
“怎么样?我那株龙血参给得不亏吧?!”
云知意难掩兴奋地抬高下巴,得意地对小梅道。
小梅乐得词穷,只会连声认同:“不亏不亏!
值!
太值了!”
云知意眉开眼笑,认真看完消息纸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
消息纸上没法絮叨详细经过,只简单写了:四月廿九前。
五十一。
邺城南河渡码头。
在最初给邱家去消息时,云知意就说过,若有孩子想回家的,便不要强行带走,任他们自去。
看来,被救的孩子里只有五十一个是不愿回家的。
她心中大致有数,立刻吩咐文书:“给淮南、庆州两地的积善堂去信:淮南堂接收三十一人,庆州二十。
告诉两边主事人,仔细将孩子都过一遍,适合读书的就送去读书,读不进书的就送去学艺,总归要让他们将来有能营生糊口的本事。”
像云氏这样的门第,铺路造桥、收容孤儿等善举必不可少。
云氏在许多地方都建有“积善堂”
,长期收留因各种原因而无人照拂的孩童,荒年也会牵头对百姓施粥之类。
各地积善堂每年的花费,都由云氏在当地的产业分出小部分盈利来负担大部分,同时接纳当地豪绅乡贤的捐赠,一处多养活二三十个孩子问题不大。
语毕,云知意又转头吩咐小梅:“让柯境、郑彤带人去南河渡码头准备好船只,邱祈祯最迟后天就会将孩子们送到,让他俩在南河渡码头等着接应。”
小梅应声而动,立刻去寻郑彤、柯境夫妇。
——
安排好诸事后,云知意神清气爽地从鸽房出来,却有婢女匆匆来秉:“大小姐,顾家小姐到访。”
云知意愣了愣,看看天色已近正未时,料想顾子璇应当已吃过午饭了,便道:“好。
你去桃花林的亭中备好茶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