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他的不甘变为甘愿,若是以钱财平衡过错,那算是值了。
江万财做了一个表率,其他流言中仗义疏财的各大官员商贾,纷纷主动将财物捐出。
传言中各个人所捐的钱财都不等同,这是因为他们的身家经过调查的。
哪个官是贪官,哪个商是奸商,哪个地主吃人不吐骨头。
浦泰手中有一份报表,根据个人情况,流言可都是量身定做的。
当然,肖瑶觉得他们还算善良,并没有太过分,只让他们捐三分之一而已。
还不至于让他们倾家荡产。
又当然,江万财除外。
白银二十万两其实对于江万财算不上多大数目,但是捐出的木材可让他脱了一层皮,灾后重建,那可是大项目,他的木材也是花了好多功夫好多人力才从林中大树变为木材,更甚者,有许多都是要进行交易的货。
虽然这些“募捐”
都是被肖瑶和浦泰在暗中逼迫的,但是怀有善心之人也不少。
十分有钱的人不多,但是小康之家也不少。
肖瑶效仿现代的募捐方式,在各地设置捐赠点,并将收到的款项财物记录下来,并罗列于纸上,贴在公告处,让民众监督。
钱物用在何处,也一一列出,以防有人贪赃枉法中饱私囊。
一人带动一人,前来募捐的人从少变多,财物也积少成多。
浦泰的钱物从京城押送出来之后没多久,茵城热闹的募捐风吹到京城,有不少皇子也捐了,官员也有捐钱物的。
不过官员所捐数额不大,哪能捐多呢,搞不好人家要说他们贪污受贿什么的,毕竟他们的俸禄也就那些。
与此同时,治理水患之事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由于人力物力都已到位的关系,淤塞的河道被疏通得很快,而要挖通开凿的地方,进展得也很迅速。
这段时日,肖瑶不是跟浦泰到前线指挥救灾,就是留在灾民安置区与嘉善郡主一起安置灾民。
期间也发生过一些紧急状况。
当时有好几个灾民出现头晕恶心发热症状,多数是奋斗在前线的救灾壮士。
经过一番医治却不见起色,并且得病之人愈发多了起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