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纷争远离忙碌,就差了一把摇椅一茶壶了。
自己可真的没遭罪,宋家帮忙打听了家里人,都好着。
就是不知道师弟怎么样了。
洗干净了陶罐,煮上了本地凉茶,待会儿割完草回来就可以喝。
去牛棚里给牛放好草,顺便把牛粪装在簸箕里。
然后坐在门口一块石头上晒着初升的太阳,旁边放着篓子和镰刀。
等着来牵牛的人来。
“老梅,这么早”
来牵牛的人是个六十岁左右的老汉,着牛都吃饱了,牛槽里还剩了些草呢。
叫老农民来,这个感觉很有文化的人其实也蛮勤劳的,比起村里的二赖子不知道好了多少。
就是不知道哪做错了,国家惩罚他们。
农村里除非干不动活了,要不都会参加劳动。
除非那很有家底、儿孙又有本事的。
要不然吃啥,儿子还要养孙子呢。
没到就是老宋家,人家还时不时到田里劳作呢所以轻松点的活一般留给老人和需要照顾的人。
谁家里没有这样的人呢,就算现在没有以后呢,所以大家都默认这样的安排的。
“哎早点,多打点草”
村里人除了老宋家老俩口,就大儿子、二儿子和大儿媳知道梅师伯的底细。
靠山村的风气很好,这些说是来劳动的,只要好好劳动的,村里人虽然不热情还避着这群人,但从来不欺负人。
着老汉挑着簸箕,赶着牛走了。
梅师伯也背上了背篓往另一边走了。
回归田园当个单纯的农民也挺好
川省某偏僻的山区里,林毅正帮着一个五岁大的小孩儿用烈酒降温呢。
这个村落很偏僻,蜀道之难啊。
当初进来的时候,跟着查情况的干部直接把人交给了村里人,进都没进来。
爬上爬下的,还有天险,从早上到傍晚走了一整白天。
风景倒是不错,就是与世隔绝。
村里人是少数民族,还住着木头房。
屋内中间,架着塘火。
吃饭的时候煮上一锅,全家人就围着吃。
村里人基本自给自足,就是生病了,上百年生活在这,也有土药草对付。
林毅刚来时,就是语言不通,跟着大家劳作就是了。
也许因为偏僻,这的人还是很淳朴,并没有像外面的人那样疯狂。
林毅觉得估计这辈子也就这样安安静静地独自过了。
就是不知道师傅师娘、媳妇孩子和小师妹怎么样了。
过了一个多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