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那脚踝啊、小腿啊,莫名其妙地就肿了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去参加了什么“水肿大赛”
呢。
胸部和腹部也开始感觉胀胀的,吃点东西就像怀里揣了个大气球,别提多难受了。
说到这里,咱们中医可是有一套独特的解决办法的,毕竟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那可是杠杠的!
想象一下,如果你身体里的湿气太重,那就像是家里潮湿得能拧出水来,这时候,咱们就得请出“祛湿小能手”
——阴陵泉穴和足三里穴。
阴陵泉穴呢,就像是身体里的“除湿机”
,位于小腿内侧,膝盖下方,你轻轻一按,就能感受到一股暖流在身体里流动,仿佛在说:“湿气退散,阳光普照!”
而足三里穴,则是身体的“大补丸”
,在小腿外侧,膝盖下三寸的地方,多揉揉它,不仅能祛湿,还能增强免疫力,让你变得更强壮哦!
说到方剂,咱们得来个“祛湿神方”
——茯苓白术汤。
这可不是一般的汤,它可是由茯苓、白术、炙甘草、生姜和红枣五位“大将”
组成的。
茯苓就像是身体里的“清洁工”
,负责打扫湿气;白术呢,则是“土壤改良师”
,帮助脾脏恢复功能,让湿气无处遁形;炙甘草、生姜和红枣,就像是温暖的拥抱,既能调和药性,又能给身体补充能量。
制配方法嘛,简单得很:茯苓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3片(约10克),红枣5颗(去核)。
把这些材料一股脑儿扔进砂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炖煮,直到汤汁变得浓稠,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扑鼻而来,就可以关火啦!
记得,这汤得趁热喝,效果杠杠的!
说到脉象,那可是中医的“独门秘籍”
。
想象一下,中医大夫的手指轻轻搭在你的手腕上,就像是在弹奏一首无声的曲子。
如果这时候你的脉象“濡滑”
,就像是湿滑的泥鳅,那就说明你体内湿气太重了。
大夫可能会眉头一皱,心里默念:“这家伙,得好好去去湿了!”
不过呢,咱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判断。
比如,你总是感觉累,提不起精神,早上起床时眼皮肿肿的,大便不成形,黏在马桶上冲不下去……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哦!
这时候,你就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自己给自己来个“祛湿大作战”
了!
“四之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