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你提到的‘尻上五行、行五者’,在现代中医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腰部两侧的肾俞穴附近的一系列穴位,它们呈五行排列,每行五个,就像守护肾脏的五行阵。
这些穴位对于缓解因水液代谢不畅引起的浮肿大腹特别有效。”
黄帝:“哦~这么说来,要是有人喝水都能胖,是不是该多揉揉这些穴位,让身体里的‘小水库’排排水,变成‘瘦身达人’呢?”
岐伯:“哈哈,黄帝兄真会开玩笑。
不过,说到水病,确实不仅仅是体外的浮肿那么简单。
有时候,水湿之气还会上逆,影响到呼吸系统,让人喘得跟拉风箱似的,晚上还躺不平,这就是‘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症状。
这时候,我们不仅要调理肾经,还要兼顾肺经,因为肺主气,肾主水,两者息息相关,相互影响。”
黄帝:“哦~原来如此!
那‘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这听起来像是更高深的穴位排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岐伯:“这个嘛,其实就是指我们小腿内侧,沿着胫骨内侧缘往上的一些穴位,它们也是肾经的重要通道,被称为‘肾之街’。
在这里,三阴经(肝经、脾经、肾经)交汇,是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关键地带。
至于‘踝上各一行、行六者’,那就是咱们常说的‘太冲’穴附近的一系列穴位了,它们像是肾经的下行通道,对于疏泄肝火、调节水液也有重要作用。”
黄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医书啊!
看来,这五十七个穴位,个个都是身体里的‘水利工程师’,负责着咱们身体的水循环。
大家平时不妨多按按这些穴位,不仅能预防水肿,还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呢!”
黄帝陛下发问了:“哎,岐伯兄,为啥春天治病得挑那些络脉和分肉之间的地方下手呢?”
岐伯大神微微一笑,那笑容里仿佛藏着春天的秘密:“陛下您有所不知,春天啊,是木气当令的时候,就像小树苗开始茁壮成长,咱们体内的肝气也跟着一块儿活跃起来。
这肝气一活跃,就像春风一样,嗖嗖地刮得急,还带着点小调皮。
可您知道吗?这时候咱们体内的经脉啊,还藏在深处冬眠呢,没那么容易被春风唤醒。
而且,肝气虽然急,但它自己的力量还不足够深入每一条经脉,所以咱们就选择在络脉和分肉之间下手,就像是给春风搭了个顺风车,轻松渗透进去,调理身体。”
说到这里,咱们得提一句,现代穴位里,其实也有类似“络脉分肉”
的概念,比如“合谷穴”
,它就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虎口”
位置,按起来酸酸涨涨的,正好对应了春天肝气生发,需要疏通的部位。
想象一下,你轻轻一按,就像是在给身体的小树苗浇水施肥,让它更加茁壮!
转眼到了夏天,黄帝陛下又抛来一个问题:“夏天呢?为啥说要取‘盛经分腠’?”
岐伯大神继续他的科普大业:“夏天啊,火势正旺,就像太阳公公开足了马力,咱们的心气也跟着长了起来。
但这时候呢,血管里的血啊,就像是被太阳晒得懒洋洋的,流动得慢了,脉就显得瘦了些,气也弱了点。
可阳气呢,它可不管这些,一个劲儿地往外冒,热得咱们直冒汗,这热气还顺着皮肤的缝隙(分腠)往里钻,一直钻到经脉里。
所以啊,咱们夏天治病,就得选那些气血比较充盈的经脉,也就是咱们说的‘盛经’,再配合分腠,直接给邪气来个迎头痛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