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和林清霞等人在西门町逛了会儿街,王梓钧便与他们分开,坐车朝牯岭街而去。
许多外地人对台北牯岭街的印象,恐怕还要来自于著名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但当王梓钧来到这里时,给他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书,无穷无尽的书海。
以牯岭街为中心,渐渐蔓延到厦门街、福州街、宁波西街等相邻街道,处处都有人设摊开店,贩卖期杂志、漫画、月历,用过的教科书、各种杂书,乃至绝版书、线装书、手抄本等等。
王梓钧走进这里,就像置身于一个书的海洋,连空气中都散着墨香。
这简直就是个级书城!
要说书城的来历,还要追溯到日据时期。
当时牯岭街的所在,是台湾“总督府”
的宿舍区。
战后日本人遣返在即,纷纷整理家当,将字画、古董、藏书等就地摆摊,低价出售。
日本人走后,市集隐然成形。
南撤后,各种外来人员又成了旧书的提供者和消费者。
有些香港的书商从大陆收购不到旧书,就到牯岭街来买,一大箱一大箱地搬走。
像抗战前大陆出版的文学作品、学术教材、大学用书都成了抢手货。
文史哲类的期刊,诸如《长流》、《文坛》、《读者文摘》等,每次都是货刚到就被抢购一空。
难怪一代武侠大师古龙会选择在这里居住,无他,淘书太方便了啊。
牯岭街21号,三福公寓,古龙的居所。
王梓钧手中拿着书稿,在敲门的时候竟然有些紧张,这种紧张感在初遇林清霞的时候亦曾有过。
屋里响起脚步声,门很快打开。
“请问,你找谁?”
开门的是个2o岁左右的清秀女人,身材娇小而有韵味。
王梓钧正色道:“我找熊先生。”
“你是出版社来催稿的吧。”
女人一副恍然的表情,“耀华他和朋友喝酒去了,可能要半夜才回来,你明天早上再来吧。”
王梓钧心中有些失望,却并未气馁,问道:“不知道熊先生在哪里喝酒?”
见那女人面露警惕之色,王梓钧笑着拿起自己手中的书稿,补充道,“我是熊先生的书迷,自己写了一本书,想请熊先生雅正。”
那女人见了书稿后,也去了疑心,想来是经常遇到这样的人。
她没有请王梓钧进屋,而是指点道:“耀华说有个武侠界的前辈回台湾,今天去给他接风,听他电话里说,好像在中山北路那边的富豪酒店。”
通过简短的对话,王梓钧就感觉到这是个没什么心机,且心地非常善良的女人。
但古龙的女人实在太多,他不知如何称呼,只好道:“谢谢熊太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