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宁看着姜瑜是越喜欢,关切询问:“瑜儿,这次是钟阁老亲自出题,应该很是偏门吧。
听说今年秀才因此录取都少了很多,不过瑜儿还是被钦点为第一名,倒是真是出乎为父预料。”
“但切记要戒骄戒躁,三年后的乡试才是重中之重。”
姜宁虽然这么说,但显然已经在畅想未来姜瑜考中举人的样子了。
甚至幻想这个二儿子三元及第,既然杨家能出一个杨冕,那国公府许是也能出个天才。
姜瑜看着这个渣爹的蠢样子,觉得之前那点刚升起来的好感全都消没了。
敷衍着说:“父亲说的正是,瑜儿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况且天下读书人千千万万,瑜儿现在还只是个秀才,妄不敢骄傲自满。”
姜宁很是满意他的态度:“瑜儿也无需这么自谦,虽然你现在是秀才,但这大梁也没有几个小三元,何况瑜儿才学了多久?”
“对了,这次回京可想好要去哪学习?为父觉得这山下书院虽然不错,但国子监师资也不遑多让。
而且到时你还能跟恒儿一同去学堂,兄弟间有个照应。”
姜宁想得很美好,觉得这样姜恒就会改变想法,跟着姜瑜还能精进学业,简直是一举两得。
不过他倒不是逼迫姜瑜做选择,只是商量着来。
姜瑜看出侯爷的心思:“父亲,老师已经帮瑜儿写了举荐信,回京后便准备去山下书院了解一下。”
“哦,既然这样也好,郑举人想的倒也周到,这山下书院更加稳妥,不过为父倒不担心你的成绩。”
其实还有层原因,是国子监大多是权贵之子,只有少部分寒门之士,也是朝廷为了面子上过得去,靠减免学费招的。
因此才没显得成绩太差,这也是国子监虽然录取率低,但也没太被诟病的原因。
至少它给寒门学子提供了优惠,让其更有机会成功。
姜瑜虽然有些纠结,但现在也不是想这个的时候。
先回国公府再说,接着姜瑜又将孙大娘和江木留下来的事,跟姜宁提了。
姜宁倒没多问:“既然这宅子和下人都给了你,以后便都归你管,为父概不过问。”
心里想着这孩子真是懂事,就连这种小事都请示自己。
再想姜恒就觉得为何这姜瑜只是个庶子,又觉得自己想的太多,便吩咐下人把行李都装好。
收拾好后,几人便出,离开临阳府。
孙大娘和江木都有些不舍,送到出城才回去。
姜瑜倒霉的跟姜宁同乘一辆马车,只好主动尬聊。
姜宁也有些不习惯,但他身为封建大家长,总是会说些冠冕堂皇的废话。
听的姜瑜越来越晕,竟泛起了困,可他也不好真睡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