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就是连连点头,这个是维系交易的重要条件,他又怎么能忘呢。
接着周昌拿到了50瓶百花露之后,就急吼吼的准备走了,不料杨山芦却是叫住了他:“对了,你上次说你老家是绛州的?”
“是啊,怎么了?”
周昌就是疑惑的问道。
“那你认不认识一个叫做韩云的文人呢?他在当地应该挺有名的。”
“韩云?你说的是不是绛州稷山县的韩云,有举人功名在身的那个?”
周昌不愧是走南闯北的行商,认识的人还是不少的。
“没错,就是他。”
杨山芦就是笑了:“既然你认识他,回去之后能不能给他带个话,我对他很是仰慕,想请他来堡中做事呢?还是个不错的职位。”
“行,这个话我一定替你带到。”
周昌连忙大包大揽的答应下来,反正对他来说,就是带句话的事情,而且他感觉以杨山芦的身份,要招揽这个韩云的话,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等到周昌离开之后,杨山芦就是满意的笑了,先不说有了这1万两银子,各种趋于停滞的生产又能展开了,而请来这个韩云,更可称得上是神来之笔!
毕竟这是很明显的,想要大力发展农业,最好还是需要一个这方面专精的人才,而这个韩云呢,就是当之无愧的农业方面的人才。
当然,说起韩云大家不一定熟悉,不过说起他的老师,那可是鼎鼎有名的——那就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精研农事、蚕桑、牧养等诸多方面,并写出了传世巨著《农政全书》,堪称一代大家,而这位韩云,就是他的四大弟子之一,师承徐光启,在农业方面有很精深的造诣。
所以杨山芦想起这个人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想把他拉进来,这样的人才闲置不用,这不是浪费么?而且现在他辖下都有了7万亩土地,把他拉进来之后,也有用武之地了吧……
******
十天后,周昌又派人来提货了,而且这一次,他们还另外带来了一个人。
而等到杨山芦得到消息后,也很是欢喜,看来扫榻以待的韩云来了!
杨山芦就立即把他们召来了千户官厅,然后他就看见了商队带来的这个人。
这是个中年男子,近40岁,穿着一件黑色镶边的直裰,头上还戴着网巾,显然是个有功名在身的人。
而更让杨山芦在意的是,此人和一般的读书人不同,肤色被太阳晒得有些发黑,脚上的鞋子也沾着一些泥土,显然是经常下到田间地头的人。
而此时这个中年男子看见杨山芦身穿一身千户官袍,又是笑吟吟的正看着他,已经料定这正是把他召来的人,于是就连忙上前施礼道:“绛州举人韩霖,见过大人。”
“呃……韩霖?”
杨山芦的笑容就凝固在了脸上,他要请的可是韩云啊,怎么现在来了韩霖呢?
倒是一旁商队的主事,见状就是连忙陪笑道:“呵呵大人容禀,我们按照您的吩咐回到绛州之后,就去找了韩云老爷(民间一般称呼举人为老爷),不料韩老爷已经去北方当官去了,倒是韩老爷的弟弟韩霖在家,知道之后也很有兴趣,所以就是过来了。”
“没错——”
这时韩霖也是诚恳地道:“听闻大人需要农业方面的人才,学生不才,倒也有所研究,所以就是毛遂自荐来了。”
说完之后他就是很渴望的看着杨山芦,好期待杨山芦说一声,那就留下来吧。
只是杨山芦听了之后,却没有表态,怎么说呢,这个韩霖他也是听说过的,他和他的哥哥韩云一样,是徐光启的入门弟子,并且在农业方面颇有造诣,称得上是农业专家。
只是对他的个人操守,杨山芦却是有一些小小的质疑……
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再过九年之后,也就是岌岌可危的崇祯16年,这位山西的著名文人,还被聘为督帅阁部李建泰的军前赞画,驻守太原,对抗大顺军。
可是一个月之后,太原还未攻陷,他已经早早的从军中开溜,投降了李自成,改换门庭。
这和夏完淳,张煌言等在危难时刻慷慨赴死,和大明共存亡的忠义文人相比,貌似有变节之嫌。
毕竟那时的文人,讲究的是气节二字!
所谓大明养士三百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可是这个韩霖的表现……
所以现在这样的人前来投靠,到底能不能用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