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还不够远,你们还要继续试验。
是不是应当改善一下推进剂的配方?”
罗毅在军械厂与厂长林祥信和总工程师李文仪商量着火箭筒的设计问题。
通过与杜老板和史密斯之间的关系,罗毅弄到了一些宝贵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在朱山镇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军械厂。
不过,罗毅对军械厂的定位不在于为突击营提供常规装备,因为这些装备完全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罗毅可不想弄一个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体系。
罗毅建立军械厂的目的在于制造一些市场上买不到的武器,这些武器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只是受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工艺上有一些难题无法解决,因此难以实现量产。
罗毅的目的并不是批量化地生产这些装备,只是要制造出几件来让自己过过瘾,这在技术上是能够实现的。
火箭筒是在二战中才研制出来的单兵武器,其结构不外乎是一根无缝钢管,加上电子点火装置,火箭弹则是由推进部和战斗部两部分组成。
从工艺上说,制造火箭筒最大的难度在于材料的选择,耐高温和高韧性的钢材价格非常昂贵,除非材料技术取得突破,否则难以装备部队。
但罗毅不在乎成本,因为他所要的,仅仅是生产几支或者十几支。
全突击营人手一杆四零式火箭筒狂虐日军坦克的场景,未免太过于生猛了,罗毅没有这样的野心,再说,日军也没这么多坦克吧?
李文仪是乐家林外出建立情报点的时候在皖南一个小镇上偶然“拣”
来的,他原是北平的一位大学教授,因为反日,受到日本特务的追杀。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逃到了南方。
由于对政府已经失望,他没有去南京谋职,而是选择在一个小镇上教书为生。
乐家林把从罗毅那里学来的抗日道理跟李文仪学说了一遍之后,李文仪欣然带着家眷来到了朱山镇。
罗毅让张天佑出面和李文仪聊了一次,张天佑评价说:此人在机械和工程方面的学识,在国内的工程师之中可以排在前十位。
罗毅大喜,马上任命他担任军械厂的总工程师,负责开发他设想的新式武器。
罗毅本人对于武器只限于功能上的了解,具体原理和制造工艺一概不懂。
李文仪则能够把他描述的功能转化为具体的设计,并且通过一些巧妙的构思,在简单的设备上加以实现。
现在,罗毅描述的火箭筒已经在军械厂下线了,经过靶场实验,效果非常不错。
火箭筒的战斗部用的是*zha药,弹头镶着高锰钢,能够轻易地穿透10毫米的钢板,用来打地堡更是如杀鸡用牛刀。
罗毅唯一不满意的,是射程还不够,仅仅能够打到一两百米,这个距离上,火箭筒手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十分危险。
众人正在讨论着改进的思路,陆双勇走了进来,贴着罗毅的耳边说了几句话,罗毅站起身来,对林祥信和李文仪说:“二位,这边的事情先交给你们了,我有军务要处理一下,先告辞了。”
离开军械厂,罗毅随着陆双勇回到突击营的营部,走进平时用来接待客人的房间。
房间里的床上,躺着一位面黄肌瘦的男子,双眼紧闭,一动不动,显然是已经昏迷过去了。
他身上穿着普通的农家服装,头发参差不齐,像是由一位不太称职的理发师草草修剪过的。
“就是他?“罗毅问。
“是他。
“陆双勇答道。
“怎么回事?“
“乐乐说吧。”
陆双勇说。
站在一旁的乐家林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情况。
这位男子是到镇上来买米的,买的数量不少。
但就在米铺老板给他称米的时候,他却突然昏倒了。
米铺的人怕他死在自己店里会惹来麻烦,连忙通知了突击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