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李高地领了三个儿子,一起去了族长家。
里长竟然已经在了。
里长郝富贵,人如其名,是村里最富贵的人家––他家光水田就有一百五十亩。
李高地一见里长,立刻就点头问好。
如此一番寒暄过后,众人方坐上族长家的牛车,去了县衙。
县衙里交了分家文书,改了户口,立了户头,然后再将原来的地契按照分家文书拆成两张后分交给李高地和李满囤。
至此,这分家的官方流程便即就算走完了––从此,李满囤也是在官府挂了名字的一家之主了。
接下来才是买地。
按先前说好的。
族长李丰收果是买了和李高地父子同一处的地,而里长则买了他家旱田附近的一处八亩的山头。
几块地里,就数李满囤的地最小,只得五亩多一点。
但他却不以为意。
一则他家人口少,劳力有限。
地买大了,也没法种。
二则,若种姜真的赚钱,那他可以拿赚的钱去隔壁村买地,比如里正那样。
总之,只要挣了钱,什么都不怕。
回来后,先送里长回家,然后族长方悄悄地告诉李高地父子:“昨儿,我和里长商议。”
“都以为种姜可行,但不宜大肆声张。”
“一是姜种太贵。
二十文一斤的姜,在没有看见收益的情况下,少有人愿意种。”
“二是姜种也不够。
眼下,村里只满囤有姜。
里长的意思,是秋天满囤收了姜,按市价,优先卖给村里人家做种。”
“愿意买的,让他们自己打听了来买,多少随意。
这样即便种不出来,他们也没得抱怨。”
“至于地价,里长的意思是,暂时不动。
若有人想买林地,他会看着一户只给买一块。”
“待到买地的人真的多了。
里长说他就协调各族把空余的林地佃给族人种。”
“到那时,即便是没力买地的人,也都能有所进项了。”
李丰收每说一句,李高地父子都禁不住点头。
觉得里长和族长考虑的极其周到。
这下,他们就知道这事具体要怎么做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