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位面,诸葛亮手摇羽扇,目光坚定地望向天幕。
他的心中,满是对电力的渴望。
刘备在一旁,虽不明电为何物,但见孔明如此上心,也投去了好奇的目光。
诸葛亮深知,若有电力,他的设想便能成功。
为此,他投入了无数精力,却最终卡在了这关键的一环上。
他曾在天幕上见过电的神奇,也知晓后世的电动车,那是一种充满了力量与便捷的存在。
他想象着,若三国拥有了电力,新的世界必将到来。
而在大唐位面,李世民却对电充满了疑虑。
他想起那个被电电死的电工,心中担忧不已。
在他看来,如此危险的东西,为何天幕要展示出来呢?他担心若大唐遍布了电,每天都会有人因此丧生。
然而,电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在三国,诸葛亮开始四处寻找关于电的线索。
他派遣使者前往各地,询问是否有人见过类似电的现象。
同时,他也在自己的书房中,日夜研究着可能产生电的方法。
他查阅古籍,试图从先人的智慧中找到一丝灵感。
刘备看着孔明如此执着,也下令让手下的谋士们一同协助。
他们开始收集各种可能与电有关的物品,如磁石、琥珀等。
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否真的能产生电,但他们愿意一试。
在大唐,李世民虽然担忧,但也没有完全否定电的存在。
他召集了朝中的智者,一起探讨电的利弊。
一些大臣认为,电虽然危险,但如果能够加以利用,必将为大唐带来巨大的变革。
他们提议,可以先从研究电的性质开始,逐步探索其用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国和大唐的人们对电的认识逐渐加深。
在三国,诸葛亮终于现了一种可以产生微弱电流的方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