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发走了不情愿的崔俭玄,杜德方才若有所思地打量着杜士仪,好一会儿方才说道:“虽说五娘和九娘确实是唐突了,但实则就连我也好奇得很,所以才纵容他们胡闹了一场,还请你别放在心上。
十一郎从小便是我行我素不听劝的人,纵使我和他阿爷阿娘教训,也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不想出去一趟回来,做事不但不像从前那般随心所欲,就连读书也不比从前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杜士仪哪里会把这种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连忙谦逊道:“都是卢师因材施教,再说十一兄天赋博闻强记,如今只不过是开窍了。”
“嵩山悬练峰卢公确实是隐逸高士,有教无类,但杜十九郎你也不用谦虚,能让十一郎推崇备至的人,你是第一个。”
杜德微微一笑,随即便说道,“说起来,先祖杜仁则杜公官居本朝上大将军,与你家先祖杜君赐杜使君,都在樊川置宅,虽非邻舍,可因为同姓同源,却颇也有些交情。
没想到多年之后,两家后人还能因缘巧合结交。
若非我这一年身体所累,一定会遣了十一郎回卢公草堂继续求学,一为明师,二为益友。”
杜士仪带着杜十三娘在外这几年,除了视若亲长的卢鸿之外,别的长辈便再也没有了。
此时此刻,见杜德慈祥和蔼,他惦记着心头那最大的顾虑,便忍不住开口说道:“太夫人,请恕我直言,既是太夫人希望十一郎继续跟着卢公求学,可否……”
“十九郎可是想问,缘何不能设法使圣人收回成命?”
杜德打断了杜士仪的话,见其沉默不语,她便坦然说道,“泰之虽则久在中枢,然则因诛二张方才跃居朝中前列,资历尚浅。
而谔之亦是更显而易见,否则也不会以赵国公爵,而一直在外任上。
清河崔氏家名清贵,然则论器重,不及姚宋苏诸相,论亲近,远不及朝中如楚国公霍国公等等近臣,若贸然行事,只会让卢公处境更加艰难。
其实,此前为十一郎拜入卢公门下,原是我以为卢公隐逸多年,与世无争,兼且学问出众天下皆知,必然是最好的师长,如今看来,是我料错了。”
“太夫人见谅,是我见识浅薄想左了。”
见杜士仪起身深深行礼,杜德连忙抬了抬手吩咐其起来。
等其再次落座,她便轻叹道:“如今朝中文武济济,论者皆以为是小贞观,圣人心中亦是如此想的。
兼且高位之上都绝非尸位素餐的官员,这也是我一向觉得朝廷屡征卢公而不起,应当就会渐渐揭过去的缘由。
却不想前相国姚公那一道奏疏,让圣人生出了求贤若渴的心思。
毕竟,能让贤才悉列朝堂为己所用,正是圣明仁君的标志。”
杜德对自己剖析得如此细致入微,杜士仪哪里还不明白这是存心点拨。
因而,他定了定神便深深欠身道:“还请太夫人再指点。”
看着面前这少年郎,杜德只觉面前不知不觉浮现出了一个人影,随即连忙轻轻闭上了眼睛让自己镇定下来。
好一会儿,她才缓缓睁开眼睛,轻声说道:“卢公虽则名声赫赫,但圣人若是授官,必然不会是实职,而会是那些名义大于实质的虚衔。
虽朝中有不少徒具尊荣的官位,但就算这些,朝中公卿大臣也都有意举荐自己亲近的人,所以,对于卢公,实则是否留朝为官,无碍大局,可也对大多数人无利。
如若圣人犹豫,这些人的意见便大有可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