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话麦子收成就会有提高!
一亩地多个十斤,一顷地多一百五十斤,一个县就是…
这样一来,长安县的百姓又能多一些收成!
猛地想起,自己现在是流犯,不是长安县令!
啪地一下拍在脑门上,失落地顿住脚步,背影透着遗憾、无力,久久无语。
“阿耶!”
苏樱心中叹息,生不逢时,可惜了。
“没事儿!
阿耶太激动了!”
苏步成情绪慢慢平复,回到现实。
“二弟、三弟,咱们把地垦出来,分两部分,一部分用老办法,一部分用阿樱说的,腐土、种子浸泡播种。
做好详实记录,出芽率、生长速度、施肥量、结实率都一一记下,做实验对比,看产量能提高多少,以后推广有据可依。”
苏步成一如在长安县衙,认真规划、布置分派。
“你们也认真学习总结,书不光是会读,最终要会用,治国之策,根本在于农业,农桑不稳,国将不稳。
你们就当流放是人生修行,体验民生,洞察时弊,总结经验,将来推广、流传。
人固有一死,若能着一农书流传于世,利万世子孙,不枉此生!”
苏步成对众子侄道。
“阿耶(大伯)说的是,孩儿(侄儿)谨遵教诲!”
子侄们恭敬道。
一家被流放,按律,至少三代人受影响不能入仕。
从苏步成算起,要到重孙才有机会重启。
不管以后有没有机会离开,苏步成从没想过就此沉沦。
蛰伏也罢、蓄势也罢,人还在,子孙还在,就该为将来做准备、谋划。
一代又一代传承,持之以恒,不过三四代,定能走出岭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