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第11章 第十一章(第3页)

进士里占了半壁江山都是有的。

还有两年,就是北直隶的解元也掉榜了,能进殿试的都不到十分之一你们今年能不能中都是未必的,不过趁着热头努力一番罢了。”

这话果然有效,不仅对赵长松,对赵长宁、长淮都有震慑作用。

这年头又没有户籍保护,全国举子放在一起冲,遇到厉害省份的举人,的确容易被冲下来。

赵长宁一则出于安全考量,未发挥真正实力,实在是对家里的二房信不过。

二则她知道名声对人的压力很大,在没有足够的把握之前,她不需要这种名声。

还有一个是她的字写得不够好。

一手漂亮的字在殿试中实在太重要,因字丑而掉入同进士的数不胜数。

在她没有练好馆阁体之前,也不打算太出头,免得是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考科举,其实有两样最重要,一是文采,二是政治敏感和治国理念。

由于长宁考的是八股,文采的考察并不突出,句式工整后起来都差不多。

避免了她文采不足的短处。

但后者她是有自信的。

她学政治法律,也足够聪明和努力,手头的政治案例分析信手拈来。

去年她按会试的题目写了一篇策论,送了先生,先生连连问她真是她所写,到最后才信了,称赞道“妙极,妙极,水准极高,进士文章怕也不过如此。

可惜不过你一时发挥,若是考场上撞对了,那便走大运了。”

然后十分可惜她没有早生三年考这场科举。

但谁也不知道那会场是什么样的。

还要回去加倍努力才是。

赵老太爷见吓到了他们几个,满意点头。

又说“这便出差别了,人家杜少陵来我们这里小半月了,平时无事从不出芦山馆,都是闭门苦读的。

我你们功夫却还不够。”

又了赵长宁,“宁哥儿,你是兄弟里最大的,你记得要带好头才是。”

这般把孙辈吩咐完了,才放他们去族学。

把几个儿子叫进去,继续嘱咐孙儿的事。

赵承义连口应承下来“宁哥儿一向苦读,倒不用我多管,所谓勤能补拙,她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我对长宁这孩子也是放心的。”

赵老太爷其实挺喜欢这个嫡长孙的,跟长子说,“大房有什么困难的地方,来找我便是,莫让别的事扰她读。”

然后话锋一转,说赵承廉,“你该好生管着长松,他毕竟得了靠前的名次,莫要浪费了这天分。

我那些话多半是说他的,太不像话了些。”

赵承廉笑了笑。

他和赵承义虽一母所出,但赵承义是由母亲带大,他却是由祖母带的。

两人并不亲近,别说亲近了,赵承廉心里对这位大哥是有些不舒服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