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蒙古语“番值宿卫”
之意。
一万名怯薛军是大汗的近卫军,包括一千名宿卫士、一千名箭筒士和八千名散班。
怯薛主要从千户长、百户长、十户长在大汗身边充当人质的子嗣中选拔。
这些质子按照不同的出身可以携带若干伴当。
此外,少部分平民子弟也可应征人充宿卫,各级那颜的子弟还可携带一名兄弟。
因此,怯薛军的贵族属性十分明显。
他们享有特权,没有大汗的同意,任何人都不可随意处罚。
怯薛的职责除却护卫大汗和出征打仗外,几乎承担了一切宫廷服侍工作。
所谓分封制,就是成吉思汗建国后不久,把九十五个千户中的三十多个,以及大蒙古国东、西两翼之地,封给了他的四个兄弟和四个儿子。
四个兄弟分别是哈撒儿、合赤温、别勒古台和铁木哥斡赤斤,他们的封地范围在今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兴安岭一带,称“东道诸王”
。
四个儿子是孛儿帖夫人所生的四嫡子,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
前三子分封在阿尔泰山以西,幼子拖雷在靠东的吉尔吉斯一带,合称“西道诸王”
。
蒙古人有幼子守产的习俗,故身为“守灶人”
的拖雷,还将继承管领成吉思汗的四大斡耳朵(蒙古语“宫帐”
)和中央兀鲁思(蒙古语“国家、人众”
)的千户。
蒙古人以右为尊,
原则上,成吉思汗四子的“西道诸王”
地位优于其四兄弟的“东道诸王”
。
在这种制度下,诸王对辖内的土地和人众享有绝对的管理权,但需对大汗纳贡,提供士兵,接受传唤。
在前期,诸王出于扩张土地和人众的欲望,积极参与大汗的四方征伐,促成了“蒙古帝国”
的壮大;而到了后期,积累深厚的诸王逐渐摆脱了大汗的掌控,
整个“蒙古帝国”
最终分裂为四大汗国,
蒙古国建立后,开始不断向外扩张。
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率军攻灭西辽。
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亲领20万大军西征,占领花拉子模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