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四舅母江氏把一出闹剧当笑话说给晚归的赵四郎听,末了道“曹氏也不怕丢人,与个小辈斤斤计较便罢了,竟还空口白牙地编瞎话。”
赵四郎凡事往深里想,加上这几日外甥女的表现看在眼里,便有些沉吟“二嫂人是贪鄙些,倒不像是会砌词诬人的。”
江氏白他一眼,酸道“那泼妇的心长在自家肚里,偏你是她知己”
赵四郎赌神罚咒地哄了半日,江氏才缓和了脸色“我看你那外甥女随了她阿娘,叫人欺到头上也只知道哭。”
赵四郎不欲与妻子多言“左右是别人屋里的事,你莫掺合便是。”
这时北边倒房里传来一声小儿的啼哭,略微嘶哑,在静夜里尤为凄然。
江氏嫌恶地捂住耳朵,着恼道“成日里就知道哭头都叫这小儿哭涨了明日叫你阿妹领回去了事”
赵四郎正要应承,目光一闪,突然改了主意“你好生照顾这孩子,外甥将来指不定有大造化。”
第二日,蔺知柔装扮成男童,跟着四舅去市坊置办行装。
是日晴明,十里长街春风和软,车挂轊,人摩肩,风过处杏花如雪,霎时又被马蹄踏作香尘陌陌。
赵家距离市坊不远,舅甥俩没有骑驴套车,沿着柳絮纷飞的河堤行走。
河中船舳如织,两岸歌楼红袖招展,管弦笙歌随流逐水,目之所及一派繁华红尘景象。
“七郎在扬州居住两年,倒是难得见你出门。”
赵四郎生性谨慎,在外便权当外甥女作外甥。
蔺知柔点头“阿娘喜静,阿耶又经年在外,我们在吴县时也不常外出,只是逢年过节出去走走。”
蔺知柔在赵家住了近两年,可同这个四舅没怎么说过话,大约只比陌生人强些。
赵四郎没话找话,蔺知柔却是惜字如金,有问必答,规矩纹丝不错,却一个字也不肯多说。
两坊距离还没走完,舅甥俩已经把能说的话题全说完了。
看到市坊门,赵四郎总算松了一口气,从随身带的布囊中拿出一串钱来“阿舅先去趟铺子,文墨铺和书肆都在丁未行,你先四处逛逛,挑几卷书,半个时辰之后你到行的贾家书肆等着,我来寻你。”
蔺知柔接过铜钱,估摸着大约有一百枚上下,拿在手上沉甸甸的。
她谢过四舅,向着他所指的方向走去。
扬州地处长江与运河的交汇处,是南方客商货物北上的要津,市坊之富盛足可媲美帝京长安与东都洛阳。
整个市坊分作一百八十行,两千多家铺肆鳞次栉比,叫卖声南腔北调,不绝于耳。
蔺知柔一路行一路四顾,不知不觉已到了丁未行。
行的店肆地段好,要价自然也贵,蔺知柔走马观花,并未多作停留,往里走了一段,这才在一家门面窄小的书肆前驻足。
店内没有其他客人,店主人闲坐门边,见了她起身招呼“小郎君请进,小店有新印的五经正义,书迹端秀,保证无一错漏。”
蔺知柔步入店内,只见店堂局促,沿墙全是架子,上面挤挤挨挨堆满了书卷,有成秩的,函装的,也有零散的卷子。
纸的,帛的,甚至竹简,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卷轴上用丝绳挂着各种颜色质地的签子,上题书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