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你家里都种了些什么哪?”
我就象农村里的长舌妇一样,问东问西的。
“水稻。”
这次她回答的很干脆,可根本就不对。
十八道河子那地方我去过,基本上都是山地,连半点水田都没有。
何来的水稻哪?我基本可以断定她的来龙去脉,站起身来发动了车子带着鱼网来到了江边。
又有两队排子顺着江水而下,这些都是朝鲜人的,他们仍然用着古老的办法来运输着木材。
由于江上修建了好多的水电站,他们的运输里程也在逐步的减少着。
我将挂网一盘盘的放入了水中,整个稳水汀子都围了一圈。
家中是不缺鱼的,用不了、吃不完的我都给存放在山里蛤蟆泡子里面的网箱之中。
这也是小玉想出的办法,而且是分类储存。
食客们有时会亲自过来挑选,有的还亲自进去捞,以增加乐趣。
转眼已经进入了深秋,第一批的蛤蟆下山了,但公子多、母的少。
我只有将它们都送进了城里的巿场上批发出去,卖完了只后便驱连直奔向了十八道河子。
按照她身份证上记载的村子我一路打听,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根本就没有这么个人,更别提她的父母与哥哥姐姐了。
谎言,这一切都是谎言。
我又顺路来了趟小玉的家乡,老乡们说确实有个叫张小玉的,可儿年前生病便死去了。
她的父母也因此而一病不起搬去了长白县的大女儿那里。
我将小玉的照片给他们辨认了一下,无论是老人还是同龄人都纷纷摇头。
我的心一下掉进了冰窖之中,凉透了底。
欺骗、一切都是欺骗。
她就是一个朝鲜人,一个偷渡过来的朝鲜人。
本来还想去县葡萄酒厂去问问,看来没有那个必要了。
现在心里想着用什么方式跟她去摊牌哪?也不知怎么将车开回了家。
饭店还是那么热闹,人依然很多。
全家的人都在忙忙碌碌着,我拔下了车钥匙便钻进了后屋。
“你怎么才回来,无精打采的吃饭了没有?”
小玉紧跟着我的身后进屋便问到。
“没有不饿。”
看了一眼这个让我即熟悉而又陌生的女人一眼,倒头便躺在了炕上。
“怎么蛤蟆不好卖吗,你是不是感冒了?”
她说着伸手摸了下我的额头。
“好卖去到就批发了。”
“那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刚才赵村长来找合计修路的事情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