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族里好几户人家都去城里成衣店买了羊皮大氅,故而于氏知道衣裳的确切价钱。
“娘,”
李杏花觉得自己不会算账了:“大哥家过个年,竟然要花十来吊钱”
“哪止”
于氏的声音更低了:“他自家也是要穿衣裳的。”
“他一家三口,都是城里置的衣裳,红枣的衣裳,你是亲眼瞧的。
不用我再说。
就是你大哥自己也有和你爹一样的羊皮衣裳。”
“他家里的,那个王家的,你是没瞧见,现在可是和城里的太太一样享福了。”
“冬节时她来家吃饭,身上穿的就是和红枣一样的长棉袍和罩衣。”
“前儿除夕,她来家又是一身新罩衣。”
“也不知一个年她到底做了几套衣裳”
“而且,她现连银头面都有了。
手上戴的两个纯银镯子,都大的很。”
“杏花你好好想想,你大哥家这许多的衣裳头面,又得多少钱”
“二三十吊得要吧”
“他家腊月二十九给族人送包子,族里三十二户人家,每家都是一两白面一两肉,肥得往下滴油的大包子十个。”
“杏花你说,这又得是多少钱”
“你大哥这个年,”
于氏下结论道:“我只看这些明面的,便就算了有四五十吊钱。”
“杏花,你想你大哥家,去岁冬不过两个月,就能使这么多钱。”
“将来,你大哥嫁女儿,还能少了女儿嫁妆”
李杏花闻言呆愣半天。
去岁年景好,她家一夏一秋的大碗茶加窝头卖的特别好,一年也不过就多剩了十五吊钱,刚够她家置辆骡车。
结果,娘家一向被她无视的大哥家过一个年,就能花四五十吊钱。
她大哥的这份家业,得是多大啊
“除了过年使掉的这些钱,”
于氏又道:“大房搁去年年底,还在城里置了宅子和铺子。”
“宅子,我虽没听说多大,但铺子,却是瞧过的。”
“铺子就在北城门口。
虽然只是一个门脸的小铺子,生意却好的很。”
“杏花,你想啊,这才是你大哥得了庄子的第一年。
这往后啊,你大哥家的宅子铺子肯定越来越多。”
“等到十年后,红枣出嫁,你大哥随手给个宅子铺子,还不是寻常”
别的倒还罢了,李杏花听到铺子,却是真的动了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