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粮不卖,屯粮起价是地主们惯用的招,也是物价飞涨的根源。
“推行变法上令下不达。”
游淼道,“确实如唐大人所言,我也知道新法即将面临的困难,可到了征粮、购粮之时,同样的征收令也会上令下不达,被官员中饱私囊。
所以现在变法,只能强推,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比依循旧制要好。”
双方不言,唐博道“还是那句话,你能推出几成光是扬州一地,你就解决不了士绅”
“能推几成是几成。”
游淼耐心道,“从新令试点开始,新法是大势所趋,至少在筹备北伐的这些年里,必须这样,一个点推动了,就能逐步推行到整个南方。”
唐博等人以不屑目光着游淼,孙舆见众人都没话说,便道“吃饭罢。”
给事中们纷纷起身,有的回自己府上,有几个则留下来,游淼走出去,伸了个懒腰,席地而坐,腿脚坐得发麻,一个踉跄,却到外头门房里坐着个人正吃茶,却是李治烽。
“你怎么来了”
游淼惊喜道。
李治烽起身说“过来接你,吃了么”
游淼被太阳晒了半天,全身都是汗,黏糊糊的,又动脑一下午,说“你先进来坐坐,我可能要在政事堂里多住几天了。”
李治烽便跟着游淼进来,路上见孙舆正在廊下说话,李治烽与孙舆见过面的,便朝他一点头,孙舆也点点头。
给事中们有的回房去,有的收拾东西离开,见李治烽都不知何许人也。
“吃罢。”
游淼把李治烽领到饭堂里,说,“这里管饭。
啊,我忘了买碗”
李治烽把包袱解开,拿出个金灿灿的碗,说“老三给你的。”
游淼想起中午才朝赵超说了这事,居然赵超还御赐自己个碗那碗沉甸甸的,却不是足金,料想是镀金。
李治烽又拿出个陶碗,说“我又给你买了个,吃饭不花钱”
“嗯,你尽管吃罢。”
游淼说。
李治烽便先去给游淼盛饭,菜已摆出来了,几个给事中过来吃饭,唐博等人都回去了,游淼便和李治烽对坐,李治烽用陶碗,游淼还端着赵超给他的金碗,好奇地瞧碗底,有没有字,果然有“天子圣赐”
四个
字样。
一人揶揄道“游子谦,你还用个金饭碗。”
游淼笑答道“是啊,陛下赏的。”
众人无语,游淼也不和他们客气,与李治烽便狼吞虎咽地吃起饭来,游淼少时娇生惯养,吃饭挑挑拣拣,米里有壳的,整碗必定不吃要重新舀。
鸡蛋羹不嫩就不动了,鱼里带刺的不吃,肉炖得烂了不吃,硬了不吃,一道菜,咸了不吃淡了不吃。
然而去了一次北方回来,倒是没半点讲究了,什么都吃,刚开始吃时那几个文人都被游淼吓着了。
然而李治烽一坐过来,数人都不做声,只着他俩吃饭。
李治烽堆了满满一层菜在上头,先是把饭全吃光了,再去添,如此添了两次,游淼吃了大半碗,多了吃不完,便把饭菜都扒给李治烽,李治烽吃完再去添,如此四碗,才总算停了。
旁观者拿着筷子,表情抽搐。
李治烽去洗碗,游淼便搬了两把椅子,在院里坐着,打了个饱嗝,说“没有山庄里做得好吃。”
李治烽洗好碗,把赵超那个金饭碗放在架子上,说“让钱嫂过来给你做饭”
游淼忙道“不了不了,先这么住一段时间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