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第五十八章 武举四(第2页)

这交卷里面还是有学问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宋太宗以前考生是以交卷快慢而定名次,谁交的越早谁就是状元,因此而造成了考生只重速度而不重质量,经宋太宗整治后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善。

赵忠信答完后,已到了申时,快做了一天了,于是赵忠信检查了两遍,招手示意后,过来两名胥吏,一名胥吏将赵忠信卷子上的名字用白纸封住,另一名胥吏将赵忠信的答卷抄写了一遍。

这就是防止作弊的誊录制度,因为有的考官熟悉自己亲朋好友们的字迹,所以考完的试卷统统重新誊抄一遍,再送阅卷官评卷。

为此专门设有“誊录院”

,用大批吏役抄卷。

可即便如此,也还是有科场舞弊的,而且在南宋还很严重,即使在锁院制实行后考官还是有空隙徇私的。

除了通过考官徇私之外,还可以请托当权的大官僚,因为他们有时亦参与选派考官或预先得知人选。

“老爷,朝廷状况您也知道,可您为何让忠信非得去应试武举啊?经您举荐就能谋个一官半职啊。”

韩六问道。

韩世忠摸了摸鄂下长须道;“你不懂,年少之人未经磨难,未知天下英雄,何以成材?我总感觉忠信与众不同,我也说不出来有何不同之处,让他去应试武举,见识下天下英雄,望他能脱颖而出,成为可造之材。”

“公冶兄,此次武魁不知花落谁家啊?”

贡院厢房中几个官吏在里面闲聊着,说话的此人名叫巫箐,上轮文举科考三榜进士,御赐四等选官,不日就实授官职了。

公冶昌河淡淡的说道:“不太清楚。”

公冶昌河上轮文举科考两榜进士,实授枢密院守阙书令史一职。

公冶昌河不太关心,小小武举也实在没甚么兴趣,此次武举科考被安排到这里做些杂事。

“听说张太尉之子也来应试了,家传武学,魁首非他莫属罢?”

说话的这人是上轮文举科考三榜进士鲍维保。

巫箐惊讶道:“张衙内跑来干甚么?不是已有官职了吗?”

鲍维保撇撇嘴道:“谁知道呐,不过既然是张太尉之子,乃我等上官,王太尉等应能照看一二罢?”

“张太尉之子?我倒希望出一新秀,与之相争,到时候就热闹了。”

公冶昌河呵呵一笑道,他们不清楚,张俊就要被免去枢密院使一职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