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去便说与夫人,这盐的事,是她在管。”
他还真供得起。
山义便与说起价格的问题,又问了运输的事情。
颜肃之却又笑而不语了,是卢慎代答“这样大事,山郎可做得了主么便是定了,我们郎君还须与令尊见上一面,立个契才好的。”
山义面上微红“我们,并无文字的。”
山民有语言没有文字,立个毛的契啊以往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
颜肃之道“来,饮酒尝尝这菜,是京中菜色,与归义做法有些不同的。
你且住几日,明日与大郎再说这些细务,如何”
山义果然就不问了,只当没有这回事一般,只与卢慎一道说些归义的风土人情之类,又说归义的某些风俗与山里真的像得紧,想必能够和睦相处。
颜肃之听了,暗暗点头。
喝了些酒,山义有些轻飘飘的,回房的路上一言不发,众人见他面色凝重,便是小树也不敢打搅了。
洗漱毕,山义在卧榻上辗转难眠。
这个县令比甘县令更难琢磨,甘县令就一个信念教化。
虽然信得过甘县令的为人,山义还是觉得有不对头的地方。
是以虽然向慕归化,他也没跟他爹硬犟。
直到颜县令说,一般对待。
山义才大悟,果然是这样的。
甘县令人品再好,再重视山民,也是有些俯视他们的感觉。
颜县令这般,才是他想要的。
可正是这一般对待四个字,让他十分不安。
这似乎,不是正常的山下人对山里人的态度啊这是说的真的,还是说的假的呢值不值得一拼呢
又翻了一个身,山义觉得有点燥热了。
他又想起了在乳母家过的那两年,黑洞洞的屋子。
那家全家都诚惶诚恐地侍奉他,自己却根本吃不饱,山上的地真的太薄了。
油灯也是没有的,他还记家那家里的老阿婆,乳母的婆婆,就因为火塘的火太暗,长年累月地燃着松枝补衣服,身体还健康,眼睛已经几乎要瞎了。
饭菜里是没有油的,当然,他例外,会吃得不错。
有一回,他偷尝了乳兄的饭,当时就吐了出来。
一柄柴刀,据说传着用了三代人了。
家里唯一的一口铁锅,还是因为抚养小主人,头人赏的。
在那之前,他们只有一把陶壶烧水,其他的吃的,一律用火烤。
后来回到了自己家里,他就想,不能再让这些人过这样的日子了。
后来他下山,当时甘令已经在归义前前后后忙活了十多个年头了,那老人在归义呆的时间比他的年龄都要长。
因为甘令的不懈努力,头人才将他送到了山下。
在山下,县衙自不必说,便是寻常人家,再穷些,一盏油灯,还是点得起的。
到了山下才知道,原来,人,还要识字。
至少,得让他们点得起一盏灯,有一口锅,能认几个字,这些只有山下才有。
山义翻身下榻,吹灭了室里的灯。
与山民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山义小小年纪,想的是为族人寻一条通向美好生活的路。
认为族人不可固步自封,锁在深山里什么都不知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