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能去到省会城市,让我这个在那样的年纪连县城都没有去过的懵懂幼童感到十分新鲜,虽然在后来我也跟着爷爷一起去到魔都,也算是长了见识。
那个时候坐的是轮船,往返江南江北的探亲的,做生意的,出差的,去找大上海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轮船甲板上时不时会有一些鳗鱼从网兜里溜出来在外面肆意地游走,还有鸡鸭狗吠,一艘船变成了一个农贸市场一样的热闹。
在去到我老舅爷爷家,看到他家的彩电里出来的孙大圣的时候,突然就觉得我家那个黑白的14英寸的不香了。
老舅奶奶很热情的用从桶里面放下来的水给我们做绿豆棒冰,有一个容器,调好之后插上小木棍,冻个半小时就变成了一个可口的绿豆棒冰。
这是我们在农村要追着人家自行车跑好远才能买到一个然后还要和好几个小伙伴一起轮流吃的在当时觉得很神奇的东西。
那个时候的农村人都向往着城市,因为城市的物资会更加丰富。
虽然说从小没过什么苦日子,但是从城里小孩的眼睛里还是能看得出对我们农村人的鄙视。
其实也没啥的,有啥好嘚瑟的呢?往上三代还不都是农村人?
那个时候爷爷被排挤了,就贩卖木材,做竹床,和奶奶一起开小店,卖茶水;家里还订了海船,我父亲经常出海。
母亲也会去打零工,做农活,只有我上着学,偶尔也会带一些小零食去学校偷偷做买卖。
依稀还记得,那个时候村里的很多男人们经常不在家里,都出去下海捕捞了。
很多人家从茅草屋改成了洋瓦屋,从一层的平房改成了二楼小洋房。
电视机也从14英寸的变成了18英寸的,从黑白换到了彩色。
路上的,来来往往的行人,从走路变成了踩着自行车,从自行车到换成了幸福250。
以前我们还要拿着粮票油票到供销社换东西,后来就有人上门收这些东西;在我很小的时候还会跟着父亲去粮站交公粮,后来也就没有了。
有一段时间,听家里大人说,信用社开始放贷款了,只要你想,就可以搞个几万作为做生意的资金,还不要利息,甚至于都不用还,生意做亏了那是你自己不会经营,做好了赚饭钱了就还给信用社本金。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当时的无息贷款,是当时的一个红利。
以至于之前来收那些票据的人后来也发了大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