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第37章 华严经第三十七卷白话译文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第2页)

那时,金刚藏菩萨告诉解脱月菩萨:“佛子!

菩萨摩诃萨已经具备了第五地,想进入第六地,应当观察十种平等的法。

哪十种呢?就是:所有法无相,所以平等;无体,所以平等;无生,所以平等;无灭,所以平等;本来清净,所以平等;无戏论,所以平等;无取舍,所以平等;寂静,所以平等;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水中的月、如镜中的像、如焰、如化,所以平等;有和无不二,所以平等。

菩萨这样观察所有法的自性清净,随顺不违背,得以进入第六地,得到明利随顺忍,尚未得到无生法忍。

“佛子!

这位菩萨摩诃萨这样观察后,再次以大悲为首、大悲增上、大悲满足,观察世间的生灭,这样想:“世间的受生都是由于执着于我,如果离开了这种执着,就没有生的地方。”

再次这样想:“凡夫无智慧,执着于我,常常寻求有或无,不正当地思考,产生虚妄的行为,走在错误的道路上;罪行、福行、不动行,积集增长,在各种行为中种下心的种子,有漏、有取,再次产生后有的生和老死。

所谓:业是田地,识是种子,无明是黑暗的覆盖,爱是滋润的水,我慢是灌溉,见网增长,生出名色的芽,名色增长生出五根,五根相对生出触,触对生出受,受后希望生出爱,爱增长生出取,取增长生出有;有生后,在各种趣中生出五蕴的身,生,生后衰变为老,最终死亡。

在老死时,生出各种热恼;因为热恼,忧愁、悲叹,各种苦难都聚集。

由于这个因缘,集合没有集合者,任其自然地消失也没有消失者。”

菩萨这样随顺观察缘起的相。

佛子!

这位菩萨摩诃萨再次这样想:“对于第一义谛不了解,所以称为无明,所造的业果是行,行依赖初心是识,与识共同生出四取蕴为名色,名色增长为六处,根、境、识三事和合是触,触共同生出有受,对于受的染着是爱,爱增长是取,取所起的有漏业为有,从业起蕴为生,蕴熟为老,蕴坏为死。”

“佛子!

这里无明有两种业,一是使众生迷惑于所缘,二是与行作生起的因。

行也有两种业,一是能生未来的报,二是与识作生起的因。

识也有两种业,一是使诸有相续,二是与名色作生起的因。

名色也有两种业,一是互相助成,二是与六处作生起的因。

六处也有两种业,一是各取自己的境界,二是与触作生起的因。

触也有两种业,一是能触所缘,二是与受作生起的因。

受也有两种业,一是能领受爱憎等事,二是与爱作生起的因。

爱也有两种业,一是染着可爱事,二是与取作生起的因。

取也有两种业,一是使诸烦恼相续,二是与有作生起的因。

有也有两种业,一是能令在其他趣中生,二是与生作生起的因。

生也有两种业,一是能起诸蕴,二是与老作生起的因。

老也有两种业,一是使诸根变异,二是与死作生起的因。

死也有两种业,一是能坏诸行,二是不觉知故相续不绝。

“佛子!

这里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由无明乃至生为缘,使行乃至老死不断,助成。

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由无明乃至生不为缘,使诸行乃至老死断灭,不助成。

佛子!

这里无明、爱、取不断是烦恼道,行、有不断是业道,其余不断是苦道;前后际分别灭三道断,这样三道离开我、我所,只有生灭,如一束芦苇。

再次,无明缘行,是观察过去;识乃至受,是观察现在;爱乃至有,是观察未来。

在这之后,辗转相续。

无明灭行灭,是等待断。

再次,十二因缘称为三苦,这里无明、行乃至六处是行苦,触、受是苦苦,其余是坏苦;无明灭行灭,是三苦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