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见魏征说得有理,当即赞道:“魏爱卿此言甚合朕意,杨贤杰一事就此终结,尔等不得再议。
传朕旨意,班师回朝!”
贤杰回到营中,默然无语。
这时石明亮、谢志君等向他报告,找遍了战场,仍未找到贤宝和铁勇,同时他们也同**进行了交涉,**并未杀死二人或将二人俘虏。
贤杰长叹一声:“生死由命……罢了,我等也拨营东进,再作计议!”
当下拨营东进,往汴州方向缓缓而行。
四月二十一日,到达汴州地界,同普济、闲空的人马会合。
普、闲二人正在攻打汴州,听得贤杰已经同唐朝罢兵讲和,便也停止了战斗,收拾了二万人马,同贤杰合兵一处。
当下暂且在汴州城外安营。
普济道:“现在不打仗了,咱们开往何处去?”
贤杰叹息了一声道:“把大家都解散了,回去耕种田亩,做安分守己的老百姓吧。”
高应龙道:“大哥,我看就这样作鸟兽散终是不妥——盖因兄弟们皆无业无地、光棍一条才造反的,现在把弟兄们解散,又回哪里去呢?天长日久,大家难免又要干打家劫舍的勾当……还是须谋个正经去处为好。”
龙彪、华元丰等人也赞成不要把大家解散了,还是成为一支队伍的好。
齐大召反对道:“不解散了干什么?这二万多人的吃喝拉撒睡怎么解决?”
龙彪道:“现在就把大家解散,实在弊多利少,诚如老高所言,弟兄们回去难免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成为为祸一方的祸患;此外咱们把唐朝的天下闹得如此天翻地覆,那唐朝皇帝和朝中大臣焉有不恨咱们之理?若他们知道咱们没有了军队,还不乘机加害?因此只要军队在手中,任何风浪都不可惧!”
贤杰点头道:“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队伍不解散!
但是咱们现在不能造反,又该干些什么呢?”
高应龙道:“自古以来我中华子民只知道自守疆土、进行自相残杀的窝里反,却不知向外争取生存空间——今番我等何不开此先例,去征伐外夷,夺得一块地盘,以图发展?”
“对呀,真是高见!”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然而在究竟开往何处的问题上,大家又争论不休。
有的主张去打高丽,有的主张去打婆罗国,还有的主张去西域。
贤杰摇头道:“那高丽凭借山海之险,自前朝开始便与我国多次交战,积累了丰富的对华作战经验;此外路途遥远,我等劳师远涉,只恐不能成功。
那婆罗国和西域路程更远,一为热带凶蛮之地,一为沙漠贫瘠之土,皆不可取!”
沉默了一阵,高应龙忽然道:“听说东海外有个东荒之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可惜处在大洋之中,至今尚未开发,无国无州,正是一个绝好去处,诸位以为如何?”
石明亮嗤道:“东荒之地只是传说,究竟有几分可信度?”
华元丰道:“确实有一个东荒之地,吾叔当年曾到此游历,所见所闻诚如高应龙将军所言!”
贤杰沉吟良久,发话道:“不论是虚是实,总要去试一试才能见分晓——那就这样定了,去东荒之地开辟一片新天地!”
普济道:“要去东荒,得先下洪泽湖,造好能渡海的战船后再下长江,出长江口,方可漂洋过海。”
贤杰道:“那就向洪泽湖开拔——众位弟兄还有什么什么意见?”
众将包括石明亮在内都无异议。
于是贤杰便挥军南下,向洪泽湖开拔。
从汴州到洪泽湖,不下千里之遥,一路上经过了陈留、杞县、睢县,四月二十四日到商丘,二十八日到淮北,五月一日到宿县,五四青年节(当然那时没有青年节)这天到达泗县,第二日也即端午节这天到达了洪泽湖边的泗洪县官塘镇。
这一路上虽然行程千里,穿越了十几座州县,但行进尚算顺利,沿线**皆遵守了停战协定,没有攻击逆军。
到达官塘镇便望见了洪泽湖一片白茫茫的大水,众将士都兴奋起来,失利的阴影仿佛一扫而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