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2页)

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秦王妃。

李世民登极以后,她又被立为皇后。

她生性节俭、从不铺张,人也很聪明,很善于察言观色,能够看出皇上的每一个心理变化。

她通过旁敲侧击,得知了皇上的想法后,立即婉言劝说皇上此事不可行,那柳云娇去投奔杨贤杰,明摆着是看上了杨贤杰,杨贤杰对她也必定是深深爱慕。

太宗如果强纳柳氏进宫,无异于夺人之美。

象杨贤杰那样的男人是重美人不重江山,从他对吴巧的一腔痴情就可以看出他的为人,他可以为了美人而不要江山的。

这样的人你如果夺走了他心爱的人,他必定会造反,那时天下又将干戈纷争、战乱不息,对国家是一点好处也没有。

皇上是胸怀大志的人,看重的是大唐三万里江山,怎能和那杨贤杰一般见识呢?不若**之美,打消了此念头,以换取大唐江山的稳固。

那杨贤杰也必定会感恩戴德,铭记陛下的好处,从此成为大唐的顺民。

唐太宗本也不十分看重美色,被长孙皇后这样一说,也就打消了念头。

其实长孙皇后一半是为了大唐的天下稳固,一半也是出自私心——任何一位女子都不会乐意有人和她分享一个男人的爱。

客观地说,长孙皇后是一位好皇后,唐太宗的许多功绩同她的时常劝谏也是分不开的,但人无完人,有点私心也不奇怪。

长孙皇后卒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享年三十六岁,也是一位薄命红颜。

当然,唐太宗的这桩风流韵事朝中大臣是一无所知。

他们围绕着是否出兵讨伐杨贤杰的问题仍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但臣相杜如晦力排众议,认为大唐目前的威胁来自北方——种种迹象表明,突厥正在调集大军,很有可能会向关内进犯。

因此应加强西北的防御,而不是讨伐不成气候的杨贤杰。

杜如晦还列举了种种与杨贤杰开战的后果。

太宗也无意大动刀兵,当下道:“那就容后再议吧。”

“容后再议”

即意味着暂时不会发动讨伐战争了。

然而刘俊义却不死心,他不好说去讨伐杨贤杰,却借口沿海等地有海盗需要剿灭,因此向皇上讨了一道圣旨,说是去打海盗——他的三万大军早已在江阳整装待发。

刘俊义返回江阳后,立即将三万大军全部由运河装船,沿大运河南下。

十来天后便进入到了浙江境内,于十月二十四日到达台州。

此时杨贤杰他们已经休整了快一个月。

刘俊义不进台州,悄悄在城外扎营,换了便装入城,向张权、上官金龙宣读了圣旨。

张权道:“刘大人你开什么玩笑,咱们到哪里去讨伐海盗?”

刘俊义命人屏开左右,开门见山道:“当然是去讨伐杨贤杰、柳云娇!”

张权道:“讨伐杨柳?可是咱们没有圣旨,师出无名呀!”

“张大人不必过虑,讨伐‘海盗’的圣旨就是圣旨!

何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咱们来个先斩后奏也未必不可。

杨柳本就是皇上的眼中钉、肉中剌,咱们替皇上分了忧,只怕还是大功一件呢!”

张权摸着山羊胡子犯难道:“要消灭杨柳,谈何容易?杨贤杰一杆金枪,有万夫不当之勇,柳云娇的银枪也威震四方、鲜有敌手,此二人合兵一处,我等岂是他们的对手?”

上官金龙也认为杨柳不好对付。

虽然他们只有三万人,却个个都是亡命之徒,骁勇无比,人人皆能以一当十,台州二十万国军能够自保疆土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何谈去攻伐他们?

刘俊义胸有成竹道:“杨柳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已有了破敌之计,只须如此……如此,必定能大获全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