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通过使用前代的旧钱和宋钱已不能满足经济展的需求,因此金朝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防止铜料外流:金朝时期铜料相对紧张,为了避免铜料、铜钱大量外流,保障国内货币的供应和经济的稳定,金朝政府决定自行铸造货币。
文化融合影响:女真族建立政权后,与宋朝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频繁,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受到宋朝铸钱技术和钱制的影响,为金朝货币的铸造提供了技术和制度上的借鉴。
(二)历史演变:
铜钱方面:
早期使用旧钱:金朝早期使用旧有的宋、辽钱币。
金、宋间第二次议和后,战争暂告结束,金朝才逐步开始行自己的货币。
海陵王时期铸币:金海陵王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开始铸行正隆通宝小平钱,真书旋读,其中有一种俗称“五笔”
正隆元宝钱较少见。
世宗时期铸币: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铸行大定通宝钱,有小平、折二两种币值。
小平钱除光背外,另有背“申”
、“酉”
字纪年,版别较多;折二大定通宝钱较少见。
章宗时期铸币: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o4年)始铸泰和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共四等币值;还铸行泰和重宝折三、折十篆书钱。
此后又有卫绍王崇庆元年(公元1212年)铸行的崇庆通宝、崇庆元宝,以及卫绍王至宁元年(公元1213年)铸的至宁元宝等。
金宣宗贞佑年间(公元1213-1217年)铸行贞佑通宝、贞佑元宝。
(三)纸币方面:
贞元二年行交钞: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年),开始行“交钞”
,初有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五等大钞,后来又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五等小钞。
交钞使用一开始有“界”
的规定,七年为一界。
后期纸币改革: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之后,交钞流通改为无期限,并且规定可以由地方政府印造,导致交钞数量大增。
由于交钞日益贬值,宣宗贞佑三年(1215年),行新纸币贞佑宝券,取代旧的交钞,但两年后大幅贬值。
兴定元年(1217年),又行贞佑通宝纸币,一贯当贞佑宝券一千贯,也难逃贬值命运。
金哀宗于天兴二年(1233年)在蔡州行天兴宝会纸币,以银为单位,有一钱、二钱、三钱、五钱四等,但没等行金朝就灭亡了。
银币方面:
承安宝货的出现: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十二月,铸造承安宝货银锭,自一两至十两,分为五等。
每两折钱二贯(二千文),这是中国官铸银锭之始,对后世的银币铸造和货币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侧边内凹、两端外凸的亚腰形外形与其上篆刻的汉字都明显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展现了金朝统治时期中国北方民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四、用不同词牌名来赞《金代货币政策的多维解析》的内容:
《沁园春·金代货币政策颂》
金代货币,多维解析,史蕴悠长。
探政策变迁,风云变幻;经济脉络,尽显端详。
币制革新,调控有法,智慧光芒耀四方。
细思量,看兴衰利弊,岁月华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