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篆书、隶书两种。
“丰货”
钱现在并不少见,其钱文分篆书与隶书两种,皆横读,每种又有不同的式样,钱的直径与重量也有较大的差别,直径在23—26厘米,重量也相差不少,仅上海博物馆中的藏品就从2o克至27克。
版式、规格、重量上的差异说明其铸造的延续时间较长,想来其当时的铸造量也很可观,在南北朝时期“丰货”
钱仍在流通,并被赋予一个颇为吉利的称谓——“富钱”
。
(三)汉兴钱
四川人李寿在公元338年称帝,国号大汉,年号汉兴,铸有汉兴钱。
这是我国的第一种年号钱,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汉兴钱有直读、横读两种,横读者少见。
现直读者价格在千元左右,横读者四五千。
“汉兴”
钱在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因此对其认知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早期曾被误认为是西汉初的荚钱,直到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梁诗正等奉旨编撰的《钦定钱录》才纠正了旧说,指出“汉兴”
钱是汉李寿时铸造,随着近年来“汉兴”
钱在四川及其他地区的陆续出土,虽仍有少数不同意见,但已基本确定为李寿所铸。
(四)定平一百
据传成汉曾经铸造“定平一百”
,但也有人认为是三国蜀汉所铸,目前对于此钱的归属尚无定论。
三、十六国货币的流通情况
十六国时期,货币制度混乱,铸币杂乱无章。
由于连年战乱,导致经济持续衰落,只有少数政权稳定的铸造过货币,汉魏旧钱仍在流通,交换媒介主要是谷帛。
在一些地区,货币不能流通,倒退到自然经济的物物交换状态。
例如,西晋(265-316年)未铸新钱,延用旧钱五铢钱、王莽钱、半两钱、吴钱、蜀钱等;东晋(317-42o年)也未铸新钱,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旧钱五铢、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等品种,同时一些地方进行物物交换。
而五胡十六国中的大部分国家,由于政权不稳定,经济基础薄弱,货币的流通范围和影响力都十分有限。
四、十六国货币兴衰的原因
(一)政治因素
十六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各个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往往会采取一些经济措施,其中包括铸造货币。
然而,由于政权的不稳定,货币的铸造和流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政权在短时间内铸造了大量的货币,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严重;而一些政权则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和政治稳定,无法有效地铸造和流通货币,使得货币经济在这些地区难以展。
(二)经济因素
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商业活动也受到了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的流通和使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同时,由于各个政权之间的战争和封锁,贸易往来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进一步加剧了货币经济的衰退。
(三)文化因素
十六国时期,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十分频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