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o7年)是继隋朝后的又一个统一的中原政权,共计二百八十九年,共经历二十一位皇帝统治,在封建时代国力最为强盛,统治时间较为悠久。
以下是唐朝的一些重要信息:
建立与初期展:
唐朝开国皇帝为唐高祖李渊。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起兵反隋,迅攻陷长安。
之后他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封为唐王,任大丞相,实际独揽大权。
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杀害隋炀帝,隋恭帝禅位于唐王李渊,唐朝正式建立。
李渊建唐后,采取和平招降或暴力消灭等方式,解决社会割据势力问题,并施行一系列政治措施,如用人唯贤、推行黄老之学、实施轻徭薄赋等,为贞观之治的出现打下基础,但他也存在滥封宗室、谬赏功臣等问题,给朝廷财政带来一定负担。
贞观之治: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成功夺得太子之位,并于次年改元贞观。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朔方人梁洛任杀夏州领梁师都,归顺唐朝,中国重新呈现大一统局面。
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被称为“贞观之治”
。
这一时期群臣进谏之风盛行,李世民还进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如放弃分封制改为实行郡县制等。
李世民在位期间,活捉颉利可汗,西北番邦尊称其为“天可汗”
,他还设置律学,设立太师太傅、太保等官员,并修订《五经》等。
但李世民晚年好大喜功,大兴土木,渐好奢靡。
高宗李治与永徽之治: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因魏王李泰欲夺嫡,太子李承乾试图刺杀李泰失败后逼宫,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参与夺嫡的魏王李泰也未获太子之位,李治最后被立为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治继位。
李治延续了太宗的统治方针,社会安定,有贞观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
他任用大量能士贤人,如长孙无忌、王元景等共同辅政,关心民众,积极赈灾。
李治在位期间,多次征战,先后灭西突厥(657)、百济(66o)、高句丽(668)等国,但战争也极大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
武则天当政:
武则天出身山西文水武氏,少年时入宫为太宗才人,太宗去世后入感业寺为尼,后又入宫为妃。
武则天掌权始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册封为皇后,与高宗一并被尊崇为“二圣”
。
永昌元年(69o年),武则天废除唐睿宗,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自称为“圣神皇帝”
。
武则天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订《姓氏录》,依照现任官职高低重新明确门第序列,削弱了旧氏族势力,为社会展提供了庶族人才动力;提高进士科地位,增加录取人数,创立殿试,有利于思想先进、学识渊博的人士入朝为官,加强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均田制,放宽百姓迁徙禁令,严格实行租庸调制,亲祀先蚕,劝课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展。
但她晚年酷吏政治盛行,造成严苛政治环境和大量冤案,且在继承人问题上悬而未决,造成政局动荡。
开元盛世:
武则天当政期间,反对声音不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