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回来了。
四位将军都回来了。
公孙贺的队伍最壮观,因为伤亡是零,但是公孙贺的心情是最沮丧的,匈奴人的毛都没碰到;
公孙敖和李广最为悲痛,也最为忐忑不安,麾下的兄弟们几乎全部战死,等待他们俩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因为吃了败仗。
李广还做了一回俘虏,军人的奇耻大辱;只有卫青还是保持一贯的低调,虽然取胜,但是没有任何特别的举动,军队缓缓入城。
汉帝国的军功奖罚制度,几乎完全继承自前秦,追溯渊源的话就是来自商鞅变法。
以杀敌数量决定,斩敌数量越大,战损越小,军功越大,封赏越多;杀敌和战损相当,功过抵消不赏不罚;战损多过杀敌,是要论罪的。
至于客观条件,比如敌人实力强过己方、天气不好、传染病流行等等,基本是不考虑的。
李广在景皇帝时期为帝国兢兢业业守了十几年边,几乎没受任何封赏,因为当时有和亲大政策,匈奴人没有大规模进攻,李广大量杀敌的机会没有,所以李广的声威再高,名将的称呼再响亮,没用,他的头衔只有一个简单的李将军。
我们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是苦劳没人认,要封侯吗?要赏赐吗?你杀了多少敌人?拿数据说话。
没数据,免谈。
其实有没有必要为这种事鸣不平,也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我们看看今天,有多少事多少人,不都是靠数据说话。
窦婴当年在七国之乱是也领兵了,但是没参战,没杀敌,还是封了一个魏其侯,但完全是因为景皇帝要照顾到窦老太太的面子,里面有太大的政治因素,这种特例实在不好纳入考虑。
这个赏罚制度不用说现在觉得也许有失公允,当时就有说法,太史公就为李广向后世请命,把一篇李将军列传写成了武侠小说。
但是天下间哪有绝对公平的制度,始皇帝用这个制度驾驭他的军队统一中原,人们看到的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得胜归来的将军们鲜衣怒马,有谁去关注那些失落的将军们悲恸而泣。
刘彻把军队交给你是为了杀匈奴人,为了打胜仗,惨败而归,不要再说什么了,败军之将不言勇。
李广和公孙敖回来即被送到廷尉府过堂,很快判决就下来了,李广公孙敖要为战争的失败负责,斩。
按照当时的规定,如无特殊情况,比如某些必死的罪,一般的死罪是可以用钱抵掉的。
李广和公孙敖都不是穷人,肯定不会一时义愤拿生命开玩笑,所以都掏钱了。
当然,将军是肯定做不成了,俩人都回家当老百姓去了。
公孙贺杀敌零,战损零,无封赏;卫青杀敌七百,战损可以忽略,他是这一战唯一受赏的将军。
刘彻除了物质赏赐之外,另封卫青为关内侯。
关内侯再向上一级就是彻侯,彻侯是最高的爵位了,可以有自己的封邑,比如淮阴侯平阳侯等等就是彻侯。
卫青接受了封赏,他的将士们自然也是论功行赏了。
当兵一定要跟对将军…
这是刘彻第二次对匈奴开战,结果可谓惨败。
如果说第一次马邑设伏是幼稚,那这一次可以说是盲目。
兵分四路,兵力分散,一方遭遇强敌其他方面无法驰援。
当然可以找很多理由,比如说侦查条件限制等等,但是这次失败的背后,是刘彻的急功近利,他太想打匈奴了。
为什么要打匈奴呢?因为我要打匈奴。
刘彻目前是这么一种心态,始终还是缺乏战略层面的规划。
无论第一次还是第二次,都是匆忙上阵,无功而返和惨败而归也就不难接受了。
包括刘彻在内从上到下所有人谁也没打过匈奴,一出边塞两眼全黑,匈奴哪里是那么好打的。
卫青的这一战是帝国对匈奴自战端开启来,场胜利,虽然是大败之中的小胜,也是胜利。
说此战成就了卫青可能还不是时候,但是说肯定了卫青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无论如何此次对匈奴的进攻失败了,这对匈奴成了某种刺激:中原的实力不过尔尔。
这也不能怪匈奴自视过高,大汉立国七十多年,对匈奴就没有过战胜的记录,不是失败就是用女人用财物换和平。
当年冒顿给吕后写信:“听说你老公死了,过来跟我一起过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新元历2166年,我所在的十七区被评为联邦最差地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逐步飙升的失踪人口。天价悬赏犯层出不穷。人们说,执法者是这个星球上最危险的职业。而我,不幸成为了执法者。...
神医魏若穿越书中女配,被人丢在乡下十年不闻不问,直到十三岁才被接回来。众人看她整日就只知道种花种草种粮食,便觉农妇无疑了。身为真假千金中的女配真千金,魏若既不想跟男主谈恋爱,也不想跟女主争宠,她一门心思地搞钱,搞钱,搞钱!当假千金还在担心魏若这个真千金的归来会影响到她的地位的时候,魏若已经默默攒下一个小金库了。当假千金还在想方设法吸引男主注意力的时候,魏若已经做了大财主了。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铺子开了一间又一间。后来她哥哥做了首辅,她老爹做了大将军,还有那个坐在龙椅上的,是她夫君。...
赵娇娇出门去相亲却惨遭车祸,一朝穿越20世纪,还成了一本文中缠着男主暗害女主,打骂弟妹的极品女配。aaaa 惶恐的她,珍惜生命,远离男女主。aaaa 可为何男主送书,反派给她塞吃的。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