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可免奏章杂乱无序,二来可知一郡县中上奏几何问题几何。
炀帝欣然准奏。
兰子卿随手翻开,淡扫几眼,合奏章与掌中。
“陛下,此乃昀楚郡下梨酒县县令秦无渔上的折子。
折中说道因炀国三月大旱,梨酒县中颗粒未收。
县中百姓皆食草根树皮为生,更有为父母者,卖儿求食。
乞求陛下垂怜,赐粮十万担。”
兰子卿停住,沉吟片刻,复道:“据臣所知,陛下月前已运出两百万担粮分派至昀楚郡,由郡中太守依据郡下各县需要进行再分配。
昀楚郡下一共十二县,每县约分得十五万担粮。
而梨酒县方圆不过百里,人家不过五万户。
何以不够粮。”
“好啊!
好一个欺上瞒下的秦县令!”
炀皇怒不可遏,拍案而起:“若不杀此人,朕怎对得起梨酒县中五万百姓!”
“陛下且慢,臣还有一言。”
兰子卿见炀帝已要拟旨,忙说道。
炀帝望了他一眼,丢开明黄圣旨,沉声道:“你且说来。”
“梨酒县若是分得十五万担粮,那县中百姓食草卖儿,自然是梨酒县令之责。
只是百万担粮食从京城运出,行两千里路,方至梨酒。
梨酒县最后所得公粮几何,不得而知矣。”
兰子卿拱手,正色道:“还望陛下肃查此事,莫错杀良臣。”
炀皇静默良久,定定望着兰子卿半响,突然问道:“兰卿怎知不是秦无渔欺上瞒下,以权谋私。”
兰子卿低眸,眼睫投出一片扇形的y影,长身玉立,紫金官袍难掩人淡如菊。
“陛下,秦无渔乃甲子年进士,乙丑年赴瑶县县令,丁卯年赴梨酒县县令。
他刚刚上任时,瑶县穷山僻壤,百废待兴。
且人家不过万,钱粮总数不三十万。
他走时,瑶县水利兴修,县内生机勃勃。
钱粮人口皆激涨数倍。
瑶县百姓倾城而出,为他送行。”
兰子卿扬起脸,“试问能得百姓如此爱戴的人,又怎么会做以权谋私之事。”
炀帝叹道:“看来是朕冤枉了他。
兰卿,你着人去考察他一番,他日便提擢到朕身边来吧。
这样一个人才,实不该埋没乡野。”
“遵旨。”
“梨酒县的事,就jiao给你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