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被银子耀花了眼睛。”
“不是亲生的闺女吧,怕是后妈。”
“这是亲生的,那刘家也是亲生的。
我知道他们家,孩子多,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三百两银子,够给几个儿子娶媳妇,再置几亩地,这辈子就不用愁了。”
“这连家也是这样?”
“别错怪了可怜人。
这事我听我们嫁到他们三十里营子的姑奶奶说过,是连家老大在外就做了主。
你不知道他们家,这老四两口子都是老实人,被他们家老太太给辖制的死死的。”
“那花钱买命的事,他们家老太太也知道,就瞒着他们两口子?”
“这咱可不敢说。”
“我看差不多。”
连守信听着众人的议论,只觉得耳朵嗡嗡作响,强撑着进到铁匠铺里。
“冯大哥,我要回了。
修好的我偶拿回去,没修完的,就留这,我明天再来拿。”
连守信对冯铁匠道。
冯铁匠在铺子里,也知道了刚才生的事情。
“都给你修好了。”
冯铁匠有些怜悯地看了连守信一眼,就把几件农具都递给他。
“冯大哥,这一共是多少钱。”
“还是原来的价,你自己也能估摸出来,一百一十文钱。”
冯铁匠爽快地道。
连守信拿出钱袋,将周氏给他的钱都倒了出来,数一数,只有八十文钱。
“冯大哥,我只带了八十文钱,要不,这钱你先收下,我留下两把铁镐做抵押,明天再把欠的钱送过来。”
冯铁匠看连守信的目光就更同情了。
庄稼人宁肯自己冻着饿着,但是在农具上都是肯花钱的。
而且老庄稼把式大多都能估算出修理要用多少钱,都会带足了钱来。
来铁匠铺修农具,带不够钱的极少,像连守信这样少出这么多的,就更少见了。
“留啥留,”
冯铁匠将钱接过来,“你都拿走,那钱你啥时候有空到镇上,就给我带过来,不着急。”
连守信忙向冯铁匠道了谢,将镰刀和铁镐都收拾好,放在板车上,张氏腿还软,走不了路。
连枝儿和五郎就扶着张氏坐到车上。
张氏昏昏沉沉的,还在哭,依旧不肯放开连蔓儿。
连守信推了车走,还有好事的人不远不近地跟着,一直到出了镇子,这才全都散了。
连守信的脚步也慢了下来,似乎两条腿上拖着千金的重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