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第97章 李冶下(第8页)

不久之后,李冶被处以极刑,被乱棍打死。

她的生命就这样在残酷的现实中消逝了,享年五十四岁。

一代才女从此香消玉殒,她的诗歌和才华也随之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临刑前,李冶写下了一悲愤欲绝的诗歌:“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这诗歌表达了李冶对唐德宗的不满和对自己命运的悲愤。

她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辜的女子,却被唐德宗无情地处死。

她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向往,也表达了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留恋。

然而,她最终还是选择了死亡,因为她不愿意向唐德宗屈服,也不愿意背叛自己的信仰和良心。

李冶的死,让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了悲痛之中。

人们纷纷为她惋惜,为她祈祷。

她的诗歌也被人们广为传颂,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然而,她的名字却永远被铭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了一个无法抹去的污点。

然而,尽管李冶的生命已经消逝,但她的诗歌和才华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她的诗歌成为了后人研究和传颂的对象,她的才华和坚韧不屈的精神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敬仰的榜样。

她以生命为代价,扞卫了文人的尊严和独立精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符号。

在后来的岁月里,人们时常会想起李冶的身影和她那坚定的眼神。

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为自由和尊严而战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