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头看去,只见一个衣着华丽的年轻人站在他身后,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
唐伯虎心中一动,此人气质非凡,容貌英俊,想必不是一般人。
他放下画笔,微笑着问道:“公子谬赞了,请问公子尊姓大名?”
年轻人拱了拱手,答道:“在下徐经,江阴人士。”
唐伯虎心中一喜,江阴是江南富庶之地,徐经又是富商之子,想必此人定有几分才学。
他当下决定结交此人,便说道:“原来是徐公子,久闻公子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徐经也笑着说道:“唐兄过奖了,小弟不过是江阴一个富商之子,哪里当得起唐兄的称赞。”
唐伯虎哈哈大笑道:“徐公子何必过谦,你我一见如故,不如结交为兄弟,如何?”
徐经大喜,忙说道:“能与唐兄结交,小弟求之不得。”
于是两人便在江边义结金兰。
第二天,唐伯虎和徐经一同踏上了赴京之路。
一路上,两人谈诗论画,切磋技艺,相处得十分融洽。
徐经对唐伯虎的才学十分钦佩,便问道:“唐兄,此次科举,你可有把握?”
唐伯虎自信地说道:“科举考试不过是小菜一碟,我唐伯虎定能高中榜。”
徐经心中一动,说道:“唐兄如此自信,小弟佩服。
不过,此次科举的主考官是程敏政,他是个十分严厉的人,不少考生都被他淘汰了。
唐兄可要小心应对。”
唐伯虎笑道:“我自然知道程敏政的厉害,不过我相信以我的才学,定能赢得他的赏识。”
徐经心中暗喜,他知道唐伯虎是个十分自负的人,只要稍加利用,就能让他在科举考试中失利。
果然,到了京城之后,唐伯虎便整日埋头苦读,准备科举考试。
而徐经则趁机四处打听消息,得知了此次科举考试的题目。
他心中大喜,便将题目告诉了唐伯虎,说道:“唐兄,此次科举的题目是‘论时政’,你可要好好准备。”
唐伯虎心中一惊,他知道徐经此举是为了帮助自己,但是他也知道,科举考试是公平竞争,不能靠投机取巧。
他当下拒绝了徐经的好意,说道:“徐兄,多谢你的好意,但是我不能接受你的帮助。
科举考试是公平竞争,我要靠自己的实力赢得胜利。”
徐经心中一急,说道:“唐兄,你不要误会我的好意。
我只是想帮你一把,不想看到你在科举考试中失利。”
唐伯虎摇了摇头,说道:“徐兄,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不能违背自己的原则。
科举考试是我一生的梦想,我要靠自己的实力去实现它。”
徐经见唐伯虎态度坚决,知道无法劝说他,便叹了口气,说道:“唐兄,既然你心意已决,那我也不勉强你了。
只是,此次科举考试的题目十分难,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恐怕很难高中榜。”
唐伯虎笑道:“徐兄放心,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定能高中榜。”
徐经心中一喜,他知道唐伯虎已经中了他的圈套,只要唐伯虎在科举考试中失利,他就能赢得胜利。
科举考试当天,唐伯虎和徐经一同进入考场。
当看到试题时,唐伯虎心中一惊,果然是“论时政”
。
他知道,这道题是当前朝廷面临的一个难题,许多人都不敢轻易触碰。
但他也知道,如果自己能够回答得好,那么就有机会在科举考试中胜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