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文学网

第十九章12(第3页)

但职评中的硬杠杠,必须得过英语考试关,他头疼英语,也没兴趣,职称的事就这么搁着。

后来,架不住师傅徒弟们反复劝说,就报了名。

进考场的夹带,还是技术室主任给他弄好的。

谁知,这耿直的家伙,上了考场,越想越觉得没意思,不情愿低下硬脖子上的头。

一气之下,用中文写了篇文章,直白地谈了自己的看法,说这种职称考试,纯粹是走形式,完全是多此一举,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劳民伤财。

最后甚至问:“全国老少都学英语,国家的建设就能提吗?我们的母语,真的就落后到了提不起来吗?!”

他的国文水平不错,从小学到高中,写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

考场上这篇逆潮流的文章,经过私下的口口相传,在不少干部职工眼里,他竟然成了英雄式的人物。

由于违抗上命,他职称晋升的事,泡汤不说,还被分局主管领导叫去,一顿的教训。

过了两年,分局长才特批,把他作为有特殊贡献的人,批准晋升为工程师。

奇志仁在工作上的钻劲,全段上下没有不服气的。

空闲时,他也喜欢看看古诗词,在其中寻得闲情逸致。

后来,被主管领导看中,调任局车辆处当副处长,分管安全质量和技改工作,直到退休。

卸下了职责担当,他的兴趣集中到古诗词上来,就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

弓彧川知道他,就是因为那篇考场上的文章。

再后来,成了他的上司,工作上多了联系,俩人就渐渐的熟悉了。

这在老年大学里,还成了同学,自然成了能够切磋的好朋友。

课间,俩人会拿出习作,一起探讨推敲。

有时也不忘逗他几句,说:“原来你那篇文章,是有远见卓识的啊。

你看,铁路职考的英语,早已废除。

连高考的英语,也拉开了跟语文数学的档次,开始淡化调整。”

弓彧川系统学习了古诗词知识,基础夯实了后,他潜下心来,开始整理习作。

每诗词,都尽量回忆当时的情形,加上后期的沉淀,再理解,对不够满意的文字,又修改润色。

最后筛选完成的小册子里,收集了两百。

经过出版社包装,加上名人推荐效应,一时间,成了校友和职工购买的热销书。

诗集的出版,在同学圈子里,引起了更大的轰动,成为那个年代中专生的骄傲。

有校友板着指头说:“这个班,真是不一般,出了那么多铁路管理人才,竟还出了诗人,画家,散文家,摄影家,书法家等才俊,实在了得。”

都退休后,全班同学聚会的频率,由十年一回,变成每年一回。

在聚会的餐桌上,和教授站起来,手里晃着《弓彧川诗集》,感慨道:“咱这工科的中专生里,咋就冒出来这么多的文人墨客。”

说着话,他站起来,踱着方步,一副在三尺讲台上的神情,嘴里又吟出来打油诗:

“张弛有方绝老练,

国谋小德均在线。

顺流逆浪棹歌行,

勇立潮头诗不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